太湖之滨,凤鸣新吴
初夏的阳光照射在
鸿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场的
一个个土墩上
静谧的土地似乎诉说着
一个悠长壮阔的故事
树丛中隐着一座
黑色尖顶钢结构建筑
这里是鸿山遗址博物馆
经过将近一年的改造升级
5月17日
在世界博物馆日即将到来之际
博物馆“焕新”开放了
馆中安放着的一尊尊国之瑰宝
静静等待着人们前来观赏、品味
“历史从不是封存在典籍中的静止标本,而是流淌在民族血脉里的鲜活基因。”文化学者、《百家讲坛》著名讲述人纪连海评价说,“这里不再是单一的文物展陈空间,而是一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每一件器物、每一处场景,都在诉说着‘何以中国’的文化渊源。”
占地约7.5平方公里的鸿山遗址,是春秋战国时期长江下游吴越文明的重要见证。
20年前,在这片土地上出土的大量历史遗存,震惊了业界——邱承墩等七座越国贵族墓葬发掘,2300余件珍贵文物重现天日,涵盖成组青瓷礼器、乐器和精雕玉器等。2004年鸿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录。
鸿山遗址博物馆依特大型战国贵族墓——邱承墩而建,2008年落成并对外开放,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重装改造后的鸿山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由“凤鸣鸿山,星移吴越——鸿山遗址考古与历史文化陈列”、邱承墩原址展厅、“陶源瓷本——鸿山越墓孑遗”、临时展厅四部分构成,全面介绍鸿山遗址及其相关考古成果,再现考古发掘现场,同时以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的青瓷器和陶器为核心,围绕器物材质与加工技术展开科普。
馆内展陈文物约1000件,达到馆藏文物的98%,其中75%为首次亮相。
在博物馆内细细观赏,一件件精美的文物带我们跨越时空,见证了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呈现出祖先创造的辉煌文化。
据无锡市吴文化遗址和文物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刘嫣歆介绍,鸿山遗址出土的大量珍贵的随葬品中,既有象征墓主高贵身份的庄严的仿青铜礼器,也有吴越贵族日常生活所用的精致器皿,其数量之庞大、种类之齐全、设计之精巧、造型之雅致,无不展现出当时江南贵族的奢华生活。
三枚凤形玉佩,是镇馆之宝。白玉,呈白色,微透明,凤额有一红色圆斑,凤作振翅欲飞状,3厘米的玉凤身上雕刻着极细的鳞形纹和羽线纹,展示出当时吴越人民高超的治玉工艺。凤飞于吴,“玉飞凤”制作于斯、深埋于斯、发掘于斯,已经印刻进这座城市的记忆里,当之无愧成为无锡市市徽。
最令人惊叹的是琉璃釉盘蛇玲珑陶球形器,呈半球形,中空,球身由八条盘蛇构成,上下相互交错,姿态各异,圆目张口,或头向上昂,或口衔另一蛇的尾,或口衔另一蛇的身,蛇身饰蓝色半透明的点状琉璃釉,并涂红彩或饰点状红彩,造型独特,构思巧妙。
鸿山遗址中发掘了4枚盘蛇玲珑球,但其究竟有何作用,至今还是个谜。
“新展陈变化太大了!布局和设施全面升级,历史场景的还原也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开馆后,便有不少人赶来参观,这其中既有带着孩子的父母,也有结伴而来的大学生,还有来无锡旅游的游客以及当地市民。“果然没让人失望,这里的互动式体验新颖有趣,特别吸引我。”参观完博物馆,人们纷纷感叹。
“智慧展馆”,是这座承载战国时期吴越文化瑰宝的博物馆此次升级改造最大的亮点。
负责升级改造工程的项目经理马云鹏介绍,新升级的博物馆采用“沉浸式+陈列式”动静结合的展示模式,展示手段上增加了物理互动装置、艺术表现装置和声音互动装置等内容,在技术上,集成运用了裸眼3D、增强现实(AR)、水晶电子沙盘、全息投影、虚拟互动魔墙、空气成像、3Dmapping投影、透明文物互动屏、AI数字人等多种数字化新技术,“馆内触摸交互点位约有20个,科技赋能让文物‘活’起来,实现了文物与科技的深度交融。”
这些数字化技术手段,有的形象化科普文物知识,有的场景式复原历史现场,帮助观众更直观、清晰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有效提升了观众的参与度和沉浸式体验。
只见在一张互动桌上,插入一张张NFC卡片,利用空气成像技术就能生动展示出太湖流域的植物样貌。
又比如将真实的文物与古人使用器物的投影相结合,呈现活化静态的陈列方式。
还有在14米长的浮雕墙上,用3Dmapping投影技术栩栩如生地展示出吴越争霸的历史场面。
在博物馆里,不仅仅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
在鸿山乐器文物区域,垂挂着两个超大的甬钟,原来这是聚音罩,进入“钟”内,可以多媒体播放展示不同的音律,三足缶、悬铃、振铎、编磬……这些乐器究竟发什么音?点一点就能听。
走进一个封闭的全息影像厅,在三维动画、全息投影和实物造景加持下,现场营造出了观感丰富的古代“钟鸣鼎食”场景,让人观赏时不由沉浸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还增加了全方位Rokid AR智能伴游和导览服务,游客佩戴AR眼镜后,可通过眼镜在虚拟空间地图上进行点位导引,还可用手势交互和语音交互。
“这些多样化的展陈形式,让历史变得直观,不仅孩子学会了知识,连大人都觉得新鲜,从中感受到了历史文化的魅力。”带着孩子前来参观的刘先生说。
这座从考古现场生长出的博物馆,不仅是文物的汇聚地,更是历史的生动课堂,漫步其中,能穿越时空,感受吴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业内人士表示,升级改造后的鸿山遗址博物馆,实现了从传统博物馆以“物”为中心向当代博物馆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转变,比如改变了以往单柜的陈列模式,现在陈列的二三十米长的大通柜,加上体验感十足的互动项目,让人更直观更近距离感受文物和了解历史文化、考古知识。
当数字化技术让远古的玉器复原重生,当沉浸式场景重现贵族宴饮的钟鼓雅乐,当互动体验让孩子们亲手触摸“历史的温度”,那些沉睡于土层中的文明记忆,便真正“活”了起来——从展柜里的“高冷”文物,化作可触摸、可聆听、可共鸣的文化体验。
改造后的博物馆内,还设置了青少年研学中心以及公众教育报告厅。
青少年研学中心
新设的青少年研学中心可开展手工工作坊、文物修复体验等活动,将历史、考古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学习内容,结合学校教育需求设置“第二课堂”。
公众教育报告厅
公众教育报告厅则用于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及科普论坛,邀请专家解读文化遗产、考古进展等内容,满足公众深度学习需求。习拓“玉飞凤”、篆刻虫鸟纹、书写竹简……未来一系列活化体验社教活动将在鸿山遗址博物馆精彩展开。
开馆当日
在鸿山遗址博物馆的北草坪
一场“凤”主题文化、文物、文创市集——
“最中国·文博市集”中国凤专场同步举办
明孝靖皇后
“三龙二凤”立体豪华版冰箱贴
明孝端皇后
“六龙三凤冠”冰箱贴
……
全国30多家博物馆、文博机构的
“文创宝贝”
来无锡“出差”了
“太精美了!刚刚过去的‘五一’期间,它上了央视《新闻联播》!我总算亲眼看到了它。”抢到一枚“三龙二凤”冰箱贴的市民小张兴奋极了,她一早就来鸿山赶这场文化市集,“琳琅满目,都是文博精品,太好逛了!”
现场除了可以买到各种文创
还可参观
“无尽之藏·文物仿制品展区”
开馆仪式上,鸿山遗址博物馆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分别携手达成战略合作,未来将依托各自地缘及资源优势,在文物保护、展览交流、学术研究、公众服务、文创开发等领域深度合作,资源共享。
这意味着今后在无锡就有机会观赏到三星堆的青铜大立人像、戴着黄金面具的青铜人面像等珍贵文物。
据透露
目前正筹划建设考古研学体验中心
相信未来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
走进新吴
体验考古发掘的乐趣和艰辛
感受古代文化的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