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手机“AI助理”到守护水质的“AI管家”,从智能馆长到无人化智能工厂,江苏AI技术正加速融入生产生活。
4月29日,在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国资委等有关部门指导下,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组织召开江苏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研讨对接会(人工智能专场),邀请政府相关部门、行业专家学者、省属企业和行业龙头民营企业、投资机构等多方代表嘉宾,围绕江苏人工智能产业如何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拓展应用场景、加速商业化落地等开展对接。现代快报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全省已有23款大模型完成备案,近2000家科技企业投身AI领域,“江苏范式”AI生态圈正在崛起。
余浩教授讲述大语言、大视觉模型的具身智能化
“苏大强”AI战队阵容曝光:
23个“最强大脑”已备案,1400+科技小巨人集结
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江苏人工智能领域已实现多项突破:智能传感器与芯片、智能语音、机器视觉等核心技术相继攻克,23款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国家备案。目前全省AI领域拥有10家上市企业、5家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400余家。
人工智能专家余浩表示:“具身智能是大模型的进化方向——通过将AI芯片植入硬件设备,让机器人、智能终端真正拥有‘会思考的大脑’。”他解释道,这项技术正从交互升级、自主进化、场景拓展三大维度重塑产业生态。手机、家电更懂用户需求、工业机器人可自主完成复杂任务、从智能家居到自动驾驶形成完整产业链。
“这标志着AI从‘数据驱动’迈向‘环境驱动’的新阶段。”余浩强调,当前,具身智能已在手机、工厂、家居、医疗、制造等领域快速落地,形成一条完整的智能产业链。
江苏AI天团秀绝活:
0.1秒闪避的物流员,会唠嗑的智能馆长
大模型通过整合文本、语音、图片等数据,让手机变身AI助理,更在工业领域大显身手。
在江苏一家智能工厂内,质检机械臂仅需0.5秒就能完成手机外壳36项缺陷检测,检测速度是人工的3倍;在组装iPad时,装配机械臂能自动调整微米级组装力度。物流运输环节,面对突发障碍物,AGV小车能在0.1秒闪避障碍物。
南京大报恩寺虚拟馆长文旅场馆大模型
南京大报恩寺虚拟场馆,AI变身智能馆长,搭载思语音大模型,支持语音交互、自主买票、智能导航等,还能陪你唠嗑。
在环保行业,中节能大数据公司的“AI水厂管家”系统则像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遇到藻类超标能自动计算最佳加药方案,既保水质又省成本。同样令人瞩目的是医疗领域的突破,与钟南山团队合作的“数字肺”模型,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周期,展现出AI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潜力。
江苏人工智能总体情况
20家国企携手26家民企“组CP”
2027年江苏要造2~3个行业“AI学霸”
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千行百业的背后,江苏正以创新协同模式抢占发展高地。20家省属国企与26家人工智能科技民企“结对”,计划到2027年打造2~3个行业应用大模型,将江苏建设成为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引领地。
“国企民企优势互补,能产生乘数效应。”省国资委副主任勾凤诚表示,国企具备资源整合、应用场景、长期资本等优势;民企拥有经营机制、创新活力、市场洞察力等长处。双方通过“科技+资本+场景”优势互补,能实现技术迭代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在政策布局上,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赵建国表示,将依托江苏在高端装备、信息软件、集成电路、新能源等领域的比较优势,持续拓展应用场景、强化研发部署、培育领军企业、优化创新生态,推动人工智能原创技术突破。省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张逍越进一步解读,将从科技计划项目、企业梯队培育、创新载体建设、科技金融服务四大维度发力,推动江苏从“AI 应用大省”向“原创技术策源地”转型,打造全国可复制的“江苏范式”。
“AI发展需要‘耐心资本’。”高投集团董事长王会清表示,当前正在运作的500亿元战新母基金重点支持包括AI在内的新兴产业。总规模500亿元的省战新母基金,定位为“耐心资本”,目前已累计完成直投项目投资决策20个,未来产业天使项目投资决策19个,战新基金集群2个投资项目已上市。
省工信厅大数据产业处副处长赵峰则分享了江苏人工智能产业政策。他透露,到2027年将重点布局2-3个行业应用大模型,将江苏打造全国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引领地。深耕AI投资领域的毅达资本合伙人刘晋认为,投资AI需要技术洞见与产业耐心并重,既要把握技术演进趋势,又要理解产业落地周期。
活动现场,除20家省属国企与26家民企外,10余家省内外投资机构也共同参与,深入探讨合作方式,为江苏AI生态圈注入多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