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是中国近代作曲家
演奏家及音乐教育家
刘天华诞辰130周年
这位从江阴走出的一代宗师
用一生的心血
在传统与现代间搭建桥梁
为我国音乐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4月25日晚,为纪念刘天华诞辰130周年,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上演了一场跨越时空的音乐对话,由指挥家刘沙执棒,青年大提琴演奏家莫漠领衔,北京交响乐团与北京民族乐团130人联袂呈现大型中西混编音乐会《聆听刘天华》。
音乐会通过“中西交融”的方式,演绎黄自、陈其钢、邹野三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既回溯中国近代音乐先驱的开拓精神,又以当代语汇诠释永恒的艺术魅力。三首作品均体现中西对话,呼应我国现代民族音乐奠基人刘天华“汲古润今,融西促中”的艺术理念。
音乐会上半场,演绎了黄自的交响序曲《怀旧》和陈其钢的大提琴协奏曲《逝去的时光》。
音乐会下半场,重磅上演了邹野作曲的乐队协奏曲《聆听刘天华》——为中国民族乐队与西洋管弦乐队而作。乐曲分为三个乐章,以刘天华的作品命名:第一乐章《改进操》,第二乐章《良宵》,第三乐章《光明行》。全曲几乎涉及刘天华的所有二胡、琵琶乐曲的主题,融汇在整个作品中,通过刘天华的原作,用民乐和交响乐交融的形式展开,反映那个伟大的时代和刘天华的人格精神。
“刘天华先生的创作和同时代的一些民间乐曲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他的作品有非常明显的文人气质,乐曲的内涵极有深意。这些作品不仅继承民间乐曲精华,也充分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精神。乐曲的音乐内在动力性强、有戏剧性因素。这些都是刘天华先生为中国民族乐器的音乐创作留下的宝贵经验和财富。”邹野表示,《聆听刘天华》是一部致敬作品,向老一辈先生致敬!向一百多年前的风起云涌的时代致敬!
“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能起到改变社会风气的引导作用,刘天华觉悟到音乐的这种社会功能,视音乐为民众的精神食粮、振奋人民精神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刘育熙表示,刘天华是他的二伯父,他的大伯父刘半农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父亲刘北茂是我国现代民乐大师,他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很大贡献。以《聆听刘天华》的第一乐章《改进操》为例,刘育熙认为刘天华当年抱着振兴民族音乐、与世界音乐接轨的志向,召集弟子和音乐界同行成立国乐改进社,为此写下这部作品,表达作曲家对立社的喜悦和对振兴国乐的信心与期望。
音乐会尾声,刘沙指挥两大乐团返场二次奏响《聆听刘天华》的第三乐章《光明行》,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气派,更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独特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