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的公园,原本该是老年人的“健身房”和有孩家庭的“遛娃地”,但细心的市民会发现,锡城的绿地草坪上,“长”满了来“散散班味儿”的年轻人。这种全新的放松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被称为“公园20分钟”效应,它从2024年春天开始流行。
“公园20分钟”强调的是一份抬脚就能到的松弛感。近年来的无锡,随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持续高标准建设,城市绿地布局日趋均衡,百姓身边的“口袋公园”持续增加,公园绿地开放共享有序推进,恰恰能提供这份松弛感。
公园绿地 开放共享
作为我市最大的人工岛屿,2024年3月底焕新升级的渤公岛集自然、生态、人文等功能于一体,它是我市第二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中面积最大的一处,超过26公顷的山水林木、花草景致,锡城的老中青少,无一不被吸引着乐享其中。
所谓开放共享,就是让老百姓能够更加地亲近自然,能够踏入盈盈草地,走进林下空间,游戏、野餐、露营、社交……无一不可,无锡山水资源丰富,蓝绿基地条件非常优越,有太湖、蠡湖、京杭大运河、长广溪、尚贤河湿地等湖滨休闲绿地,空间十分开阔,公园绿地与其它用地的无界融合,也带来更多的开放共享新空间。作为省内首批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的试点城市,无锡先后公布两批开放共享公园绿地,均衡布局于全市各个板块,99个点位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
自此幕天席地、享受绿色,自然的入口,成为了生活压力的“出口”。
桥下空间由“灰”变“亮”
千百年来,无锡以水著称,水系成网、水脉绵延,也因此,众多的桥梁成为无锡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解决交通问题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另一种空间形式——桥下空间。它模糊、邻避,被抬高、体量巨大的高架设施在城市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也带来空间昏暗、封闭、噪音大等普遍印象。
2023年2月,《无锡市桥下空间利用设计导则》正式发布,无锡的桥下“灰”空间,就此变“亮”。
桥上车水马龙,桥下乐声飞扬,工作日的上午,梁溪区运河东路金城桥下人声鼎沸,无论是热爱运动的老人,还是玩耍嬉戏的孩童,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乐园。以“邻里客厅”为设计理念,丰富多彩的健身器材,趣味十足的游乐设施,营造了全龄友好的休闲空间,金城桥桥下空间成为周边沁园新村、五星家园的后花园。
从堆满杂物的沉睡角落,变成居民心头的“宝藏”休闲地点,滨湖区胡埭镇唐村桥桥下空间完成了这次华丽转身。灰暗的立柱涂上了色彩鲜艳的墙绘,别具一格的交通标示翻转牌、印有汽车品牌的特色车位、满是汽车元素的景观小品,这里结合塘村桥位于永昌汽车城区域内的地理优势,以“汽车文化”为主题,打造出了无锡首个集交通安全教育、停车、市民休闲和汽车品牌展示于一体的创意复合空间。
2024年,无锡已基本实现桥下空间可利用提升区域全覆盖,通过充分挖掘高架桥、跨线桥、跨水桥等桥下闲置土地,一桥一策,130多处城市“边角料”被激活,全市各板块逐步实现桥下空间连点成线、功能互补。
在无锡,“去桥下”已不只是一个动词短语,更是描绘幸福生活图景的形容词。
公共空间近悦远来
“公园20分钟效应”之所以能赢得人心,最重要的是这份快乐“唾手可得”。在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需要在钢筋水泥森林里多一些“留白”,在工作圈、生活圈步行可及的地方,打造更多公共空间,让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找到城市的美好“打开方式”,无锡在不断尝试中。
位于中山路的钟楼小游园,初建于2006年,方寸之间承载了浓缩城市特色、讲述文化故事的功能。但这里原本沿街空间郁闭,视线拥堵,且功能单一,很多人仅仅认为这里是停车场,走过路过往往也就错过了。今年,钟楼小游园的游览动线被优化,疏林透绿,保留了独属于中心城区唯一“记忆”的青檀树,去除了遮挡视线影响通行的灌木和地被,满树金黄在粉黛乱子草、醉蝶花等一众花期较长的地被植物映衬下,冬日里分外雅致。老城区绿地有限,那就以旧“焕”新,把空间打开,让老百姓愿意也可以走进来,老城厢里“转角遇见美”的意境,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2024年12月焕新开放的太湖广场生态园,又是锡城市民最为熟悉的一处公共空间,主城中心难得出现的大片草坪绿地和亲水平台,对身处其间的人群十分友好;惟妙惟肖的场景率植物雕塑、趣味盎然的树屋、色彩斑斓的游乐区,让人恍若走进奇妙世界,但转头望去,远处的高楼林立,又将人拉回都市繁华, 这“一松一紧”之间,城市活力就此彰显。
近年来,市区每年平均新增绿地276公顷、新建综合公园11个、新改建各类游园口袋公园300多个,一大批具有无锡特色的高品质绿色开放公共空间使人“近悦远来”。
在无锡,城市空间正在越来越“出圈”。
增色添藤浸润边角
紫色的柳叶马鞭草、粉色的美丽月见草、五彩斑斓的虞美人……,人行道里悄然出现的清新粉黛,隔离栏上热烈盛放的蔷薇月季,从“只此青绿”到“四季多彩”,只需要一些价廉物美的自衍花卉、藤本、宿根植物,无声出现在城市的角角落落,即可让无锡的色彩从春夏绵延到秋冬。2023年起,结合城市更新、小微绿地建设、道路绿化景观提升等,无锡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绿化“增色添藤”,城市绿化开始引入“花海”理念,逐步形成了近自然的城市绿化特色景观,实现公园绿地与城市空间的无界融合。
今年截至目前,全市已有近80条重点道路及公共空间完成籽播花卉应用,面积达71万平方米,城市色彩正在被不断丰富中。
自我市启动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工作以来
一组数据值得骄傲
建成区绿地率43.57%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71平方米
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4.62%
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选标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山水风貌特色彰显
这份“公园20分钟”的松弛感
来无锡,人人都能感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