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州“新能源之都”的建设征程中,常州阿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与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携手,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教融合之路,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职教动能。
“一融”拓路
阵地前移,校企融合“破壁”前行
常州阿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虽无党组织,却有一面承载着“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校企融合”红色主题词的党建墙,由建东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第一党支部精心设计制作,阿普的两名党员与建东教师第一支部党员共同亮相,打破了学校与企业党员间的身份壁垒。
该支部创新性地将党员和党建阵地前移至企业,推动党建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阿普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新能源生产设备、厂房及产业就业市场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与建东携手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建东智能制造与计算机学院的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三个专业“搬进”阿普,实现了教学、生产、实习的无缝对接。
电气自动化教研室主任、第一支部书记印玲老师带领支部委员和党员骨干,将办公桌直接搬入企业,勇挑校企融合重担。他们以校企双方需求的多维度互补为切入点,与企业技术人员协同办公、生产、教学,成功破解了传统校企合作“两张皮”的难题,构建起党建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新格局,开辟出全新的党建物理空间和精神空间。
阿普总经理穆亚琦介绍,不同于传统校企合作模式,阿普负责调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专业知识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将社招生、企业委培学员及建东学生引入产业学院,通过生产一线的精心培养,精准、有偿地为用人单位输送人才,实现了阿普、建东和用人单位的三方共赢。
“二高”领航
党建赋能,产教育人“同频”共进
第一支部所在的智能制造学院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动产教合作协同育人迈向高质量。学院围绕常州新能源产业链,与理想汽车开展“扬帆计划”长期人才发展项目。校企双方共建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开发课程,共享“双师”队伍,共建实训基地,联合开发具有理想特色的教材,致力于培养兼具理想汽车精神、深耕售后服务及智能制造板块的高技能人才。理想汽车为项目提供了新能源汽车及相关实训设备支持。
党委委员、智能制造学院院长宋昆表示,学院将与理想汽车深化合作,整合双方资源,以协同育人为核心共建产业学院,打造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校企融合平台,持续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模式,为“新能源之都”建设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撑。
此外,第一支部所在的智能制造学院还与常州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蜂巢能源、星星充电、星宇车灯等众多常州新能源企业开展党建共建活动,以党建为纽带,引领产教融合,促进协同育人,为常州新能源产业发展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
“三亮”“五要”聚力
党员先锋,产业腾飞“添翼”助力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支部推行“三亮”行动,即党员亮身份、亮形象、亮作为。通过党建墙展示党员身份形象,利用校园网等媒体公开报道党员的突出事迹,让党员在压力与动力并存中积极作为、奋勇争先。
党员吴静斐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荣获全国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等20多项荣誉,指导学生斩获“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等10多项竞赛奖项;党员张敏钻研数字化教学方法,获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和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特等奖;党员李旭坤强化岗位技能,获得全国跨境电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竞赛一等奖和“江苏工匠”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职工组二等奖。
同时,支部提出“五要”工作要求,即党员要深入企业调研、解决企业技术问题、参与产业学院建设、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五要”将样板支部服务新能源产业的工作具体化、类型化,形成闭环。党员教师将走访新能源企业纳入日常教学,与企业技术人员结对攻克技术难题,校企携手建设多个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产业学院,将企业真实案例融入课程教学,为常州新能源产业链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