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024年新增数量居全省首位。记者从无锡市人社部门获悉,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中,范泽锋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马祥原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双入选。巧合的是,传统手艺与现代工艺的“双生花”联袂发力,加速高技能人才孵化。
在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90后”徐溢晗正俯身坐在泥凳前,灵巧的双手间,一团紫泥逐渐显露出器形的雏形。这间新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师徒结对的方式传承制壶技艺,依托校企合作孵化创新思维,借助技能培训夯实工艺根基。5年间培育出26名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50多名正高级工艺美术师,165名高级工艺美术师,以及300多名工艺美术师,为紫砂行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推动紫砂产业的技术革命和工艺创新是永恒的课题。”工作室领办人范泽锋坦言,除培养技能人才外,工作室在技术创新与攻关方面也持续发力。传统紫砂泥料与金丝釉料的“耐热程度”不同,在高温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紫砂收缩大,釉面收缩小,热膨胀系数的不匹配会导致釉面产生龟裂或胎体变形。如何解决这一材料兼容性难题?范泽锋创新性地在紫砂与陶瓷胎料中融入黄金成分,通过贵金属特有的延展性,有效缓冲不同材料间的热应力,在保持紫砂透气性、陶瓷致密性等传统优势的同时,巧妙完成了材料的兼容。
汽车维修的工匠之路如何创新?马祥原技能大师工作室给出了答案。团队推出“艺术钣金教学法”,将训练载体从整车钣金件转换为普通金属板材,让学生在锤炼精美花纹的艺术创作中掌握精密修复技艺。“当学员能在铝板上敲出精致的浮雕,修复汽车曲面自然游刃有余。”工作室领办人马祥原的独到见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破解传统实训资源浪费的困局。据统计,工作室累计培训技师超10万人次,培育100余名保时捷实习生。
面对汽车制造工艺的迭代升级,钣金修复已从单纯的“敲打整形”发展为融合材料科学、三维测量和数字化成型的高精度现代工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铝车身、碳纤维车身的维修成为售后的新难点。”马祥原介绍,针对这一难题,工作室已完成“从0到1”的质变突破,实现一体式铸铝受损部件的精准拆解修复,当前正着力攻克“从1到2”的量变跨越,致力于拓展可修复部件的覆盖范围。团队研发的板材成型敲击工具等10余项专利,正转化为标准化教材,为行业培养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提供技术支撑。
大师引领,院校支撑,产业协同。“技能大师工作室已成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平台。”无锡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市目前已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家级7个、省级21个、无锡市级160个,去年无锡市培养高技能人才3.07万人,今年计划新增2.1万人,以技能提升“小切口”撬动产业升级的“大棋局”,为乡村振兴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