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值低于55。”5月8日,在无锡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心的实验室里,一台精密仪器正对一家企业送检的一款慢糖食品进行检测。仪器通过37℃恒温搅拌,动态模拟人体口腔、胃部和肠道的消化环境,快速测算出产品的血糖生成指数(GI值)。根据这个数值,企业选取了最优配方方案。这个由无锡市食检中心针对低GI食品量身定制的“体外消化模型”检测模式推动了认证周期从60个工作日缩短至45个工作日,企业研发成本降低40%,为产品进入市场抢占了先机。
低GI食品作为防控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黄金赛道”,近年来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传统GI值检测依赖人体临床试验,面临周期长、成本高的行业痛点,让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在这个赛道获得认证很重要,但完成一个产品认证需要反复检测、筛选方案、临床试验等。”可口好粮(无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产品上市后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负责人袁岩想通过低GI认证官方背书,但传统认证模式60个工作日起步的长周期让她有些踌躇。
转机出现在食检中心构建的全新技术服务体系。该中心的体外消化模型犹如为GI检测绑上“数字孪生”系统,通过体外动态消化模拟装置模拟人体消化吸收过程,精准控制温度、消化时间和酶活性等参数。对比体内试验,突破了样本量受限、重复性误差等瓶颈,实现GI值的精准预测。可口好粮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了配方筛选,提早进入临床环节并最终顺利通过认证,产品迅速进入高档商超的健康食品专区,线上销售额也同步增长。
除了效率提升,企业成本优化更为显著。颂佳人(厦门)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款枸杞面包通过食检中心的体外模型测试预筛选后发现数值较高,企业在配方优化阶段淘汰了原先的高GI原料组合。企业负责人透露,这一调整直接降低研发成本20万元。
更具突破性的是,“技术研发+产业服务+标准认证”一站式服务将原本割裂的检测、临床、认证环节整合为“研发+认证+推广”的全周期服务。中心一方面为企业提供配方优化、过程控制等一站式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联合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将临床试验与第三方认证结合,把认证结果以标识形式直观呈现于产品包装,提升市场辨识度。东阿阿胶通过这一途径,改良了低GI系列产品包装,在较短时间内为新品打开销路。
新认证模式带来的“加速度”正在显现乘数效应。无锡市食检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平台已形成涵盖原料筛选、配方优化等多个技术模块的解决方案库。为纽迪希亚、费卡华瑞等20家企业提供了100多批次检测服务,助力企业研发合规、优质的低GI产品,实现市场销售额增长。(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