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过后,一场关乎“蓝天幸福感”的攻坚战全面打响。今年1—4月,无锡市PM2.5浓度以绝对值36.2微克/立方米的成绩位居全省第一,但4月份却遭遇空气质量“倒春寒”。面对严峻形势,无锡市抢抓5月窗口期,启动夏季空气质量提升攻坚行动,通过“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治”的组合拳,力争实现半年度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85.1%、臭氧超标天数不超过21天的“硬指标”。
生态环境专家介绍,受高温、少雨天气与本地污染物排放叠加影响,无锡市4月单月PM2.5浓度为近五年来最高,累计臭氧超标天数同比增加10天。预测显示,5—9月可能出现类似2022年的不利气象条件,若不严加管控,全年剩余的47天臭氧超标“额度”恐将提前告罄。
“今年臭氧污染来势汹汹,必须抢抓5月窗口期压降峰值。”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相关负责人表示,要以最严标准设置月度目标任务,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力争5月臭氧超标天数不超过4天、PM2.5月均浓度低于21微克/立方米,为全年守住关键防线。
用“长牙齿”的硬举措传导压力。据了解,无锡市将按照省级模式组建“巡查、执法、监测”专项工作组,统筹调度推进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对臭氧临界超标天实施精准管控,对“拖后腿”区域启动约谈、帮扶督查和熔断等惩戒措施。
在氮氧化物减排方面,46家重点排放企业被纳入“大户清单”,需优化治理设施工艺和运行状态,实现夏季大户排放总量同比削减10%。5月起,物流企业在有关部门指导下优化运输路线,减少早晚高峰运输频次,广石路、锡沪路、中惠大道等拥堵路段将实施重型货车分流,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工地管理则聚焦“全电化”转型,8月底前将建成20个以上“全电工地”。
针对臭氧前体物VOCs减排,无锡市采取“闭环管理+行业整治”策略:5月完成涉活性炭企业全面更换,6月底前50%相关企业纳入在线监管平台;对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进行全链条排查,问题企业需立行立改。值得一提的是,江阴、宜兴将加速“油改水”进程,年内全水性汽修钣喷中心覆盖率将不低于30%,大幅降低喷涂作业污染。
面源污染治理则体现“绣花功夫”。城管部门对主次干道、背街小巷、住宅区内部道路实施分级保洁,农业农村部门严控夏收秸秆焚烧,通过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房前屋后垃圾焚烧、流动摊贩油烟直排等“顽疾”也被纳入重点整治清单。生态环境部门每月开展走航监测,实时锁定污染高值区并督办整改。
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蓝天保卫战。无锡正以“一刻不松、一微克不让”的决心,为市民守护更多“水晶天”。(陈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