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倾洒,微风轻拂。踏入江苏省海安市雅周现代农业园内的组培繁育中心,数千个密封容器整齐排列,瓶内一株株幼苗正挺拔生长。“无需太阳和土壤,仅靠定制的培养基便完成从细胞到成苗的全过程。”南通科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国英说。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生物育种是种业创新的核心。海安生物育种企业科腾生物的组培繁育中心,正是突破种源“卡脖子”难题的核心战场。该企业主要从事高档花卉、中草药、果蔬等植物组织扩繁,建立新品种种质资源圃,以一粒种子逐渐“串起”现代农业产业链。
“不用种子,一片叶子就能‘克隆’一片森林。”刘国英手持一瓶蝴蝶兰组培苗向记者介绍,公司去年8月培育的100万株种苗,近期进入出苗期,工人们正忙碌地打包发货,60万株大辣椒、粉冠军、安娜、阿玛等脱毒组培苗将陆续发往江浙沪花卉基地。
传统植物自然生长受周期性、季节性限制,还面临土地资源匮乏和品种退化等问题。如今在科腾生物,一年四季每天都有新苗“下线”,年产量高达100万株,宛如一座高效运转的植物“制造工厂”。
“我们邀请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担任常年技术顾问,与南京农业大学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设立研究生工作站。”据刘国英介绍,通过定向杂交和分子标记技术,科腾生物构建起完整的组培技术及产业链种植技术体系,已建成的种质资源库涵盖70多种蝴蝶兰、铁皮石斛、蓝莓等作物,并研发出“一种一策”的个性化培养基配方。
“我们为每类植物定制‘营养餐’,就像为婴儿调配奶粉。”刘国英说。在手机远程控制的智能温室中,经过驯化的幼苗根系发达度、株高整齐度等指标均远超传统种苗,亩产量提升30%,产品溢价达35%,实现产量与效益双丰收。
从传统春播秋收到实现周年生产,科腾生物以组培技术让种菜“不靠天吃饭”成为现实,它如同一台“植物复印机”,通过茎尖、叶片等外植体无限复制母本优良性状,破解传统育种中品种退化、病毒积累的行业痛点,培育出的种苗抗病性更强、生长整齐、品质稳定,开花周期缩短近半,仅需两年半即可上市,极大提升花卉产业生产效率。
无菌环境彻底摒弃高毒农药,组培过程实现零污染排放;数字技术精准调控光温水气,能耗较传统大棚降低;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体系更构建了“种质创新—快速繁育—成果转化”的全产业链条。这场农业变革背后,是海安充分依托产业特色和种业基础,扶优做强种业企业,以种业振兴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的强“芯”之路。
据了解,科腾生物正加速推进“育繁推一体化”种植集群建设,未来三年,年产能将扩至300万株,并重点攻关海安地产芋头等特色果蔬的品种创新,为本土农户提供高附加值种苗,带动产业二次增收,真正让科技红利扎进泥土里。
在组培苗构建的“垂直森林”中,现代农业的答案愈发清晰:当生物技术与数字农业深度融合,一粒种子不必再等待春天,一片叶子即可孕育无限丰收。
作者:蔡诚 李仁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