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既是千家万户的民生关切,也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命题。近日,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做好2025年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的通知》,以17条政策举措构建起覆盖企业激励、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岗位拓展的多维支持体系,不仅为解决青年就业问题提供了政策工具箱,更彰显了国家对青年发展的高度重视。政策既立足当下稳就业,又着眼长远育人才,为青年群体铺就了一条通向未来的希望之路。
以政策“无形之手”,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人才结构双管齐下,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通知中,“一次性扩岗补助”“国有企业增人增资”等政策,都是通过真金白银的激励手段来调动企业吸纳青年就业的积极性,短期看,必然为就业市场打下一针强心剂。而“百万青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就业能力提升双千计划”则聚焦青年职业能力的长期培育,以“职业能力培训课程”等创新形式,有效补足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衔接短板。从“输血”到“造血”,通过政策引导打破传统就业政策重岗位供给、轻能力建设的状况,将青年就业问题置于人才战略的高度。
精准服务人才,破解结构性矛盾,为人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面对青年就业中“有岗无人”与“有人无岗”并存的困境,政策展现出鲜明的精准施策特征。一方面,“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人社专员对接专精特新企业”等举措,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破解产教融合“两张皮”难题。另一方面,“城乡基层岗位归集”“三四线城市岗位资源倾斜”则通过空间再平衡,缓解区域就业机会不均的困境。同时,“政策计算器”“一站式青年就业驿站”等数字化服务创新,以技术手段降低政策触达成本,让就业服务从“人找政策”转向“政策找人”。这种精细化、差异化的政策设计,体现了治理思维从粗放管理向精准服务的深刻转变。
打开“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局面,为青年成长成才创造更多机遇。青年成长成才,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自我选择权,让优秀的人才能更好找准自己的人生道路。通知中“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创业孵化器免费入驻”等政策,打破了传统就业帮扶局限于“找饭碗”的思维定式,转而鼓励青年“造饭碗”“练本领”。例如,创业支持政策则通过降低试错成本,激活青年创新潜能。将就业问题转化为人力资本投资机遇,既契合青年群体对职业成长、价值实现的深层诉求,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储备创新动能。
青年就业不仅关乎个人生计,更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更大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破解就业难题,要以改革勇气创新服务模式,以发展眼光培育人力资本。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当就业焦虑升华为职业理想,政策的温暖护航,必然能更好化作青春远航的浩荡长风,新时代青年书写属于自己的奋斗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源源不断的青年力量。(李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