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团平台数据显示,清明假期江苏徐州游客接待总人次、游客消费总量增幅分列全省第一、第二位。
从烟火气满满的非遗市集到年轻一代主导的国潮消费,从区域协同的文旅线路到数字赋能的沉浸式文旅场景,游客们解锁了更多“打开徐州的方式”。
通过文旅消费的深度融合,这座古城在传承文化、做好文旅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秘诀”。
转 变
从“观光游”到“深度游”
3334.26万人次、7298.80万人次、超1亿人次……从2022年以来,来徐旅游人数实现“三级跳”。随着文旅热度持续攀升,文旅带来的流量正加速转换为经济发展的增量。
这座千年古城,掌握了什么流量密码?
当前,文旅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游客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而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文旅需求,单一场景的“网红效应”难以支撑深度游的持续发展。
徐州敏锐捕捉到这一转变,将文旅供给从“景点观光”升级为“场景体验”。
打开徐州城地图,我们会发现一条纵贯古城南北的历史文化轴线。南起云龙山,北至黄楼,彭城七里这条历史文脉贯穿于徐州老城区的“主动脉”上,串起了散落的历史文化遗存。
当游客漫步在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青石板连接了历史遗存与现代烟火。古巷转角处,身着汉服的游客拍照打卡,感受着历史与繁华的交织、烟火与文化的交叠,古老街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样的创新尝试,正在徐州全域铺陈开来。从“点状突破”转向“全域联动”,这座城市的文旅供给升级正在打开新的维度。
数据印证成效,2025年春节期间,徐州文旅消费规模在全省排名第三位,来访游客中过夜人数占40.11%。来徐旅游正从曾经的短暂停留,变为深度体验游。
今年,徐州市文广旅局推出11条不同的游玩路线,让游客用脚步感受这座城市厚重历史的独特魅力。这不仅拉长了游客在徐旅游的时间长度,也带动了旅游市场的升级,进一步促进城市消费繁荣。
升 维
从“文化展示”到“价值共创”
清明假期,山东游客李女士在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的非遗手作摊位前细细端详,一个个精美的香囊令她爱不释手。移步至文庙街区,古朴大气的棂星门与一旁的Manner Coffee徐州首店形成奇妙“对话”……
以文化为内核、商业为载体,在人与城的深度互动中,文化价值不断转化为真实的消费吸引力,逐渐成为徐州消费市场新的增长极。
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2025年清明节假日(自4月4日起截至6日下午16时),徐州市A级景区、省级以上乡村旅游重点村、夜间消费集聚区、博物馆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5.20%,游客消费金额同比增长13.66%,徐州文旅消费呈现“量价齐升”态势。
以文塑旅,旺了人气,火了消费,文商旅融合正塑造着城市竞争的新维度。徐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活力,也为首店经济在徐州落地提供了肥沃土壤。
以徐州苏宁广场为例,近年来加速品牌优化升级。目前已拥有186个首店品牌,在全部品牌中占比60%以上,尤其是轻奢名品、国际钟表、快销品、美食餐饮大多为徐州首店。
首店经济的蓬勃生长,也映射出城市文化势能与商业创新能力的共振效应。历史文脉与时尚消费在特定空间内碰撞融合,既避免了商业同质化,又突破了地域文化局限,最终形成了难以复制的城市核心竞争力。
历史可体验、文化可消费,彭城七里的灯火,不仅照亮了这座城市的夜空,更点燃了消费提升的新引擎。
重 构
从“流量争夺”到“体验为王”
大到交通食宿、旅游观光,小到实体店铺、个体摊贩,客流暴涨只是起点,文旅带来的红利可以延伸至一座城市的每个角落,如何把文旅“流量”转化为发展势能,这考验着城市运营的深层功力。
3月29日,苏皖鲁豫四省20市文旅代表在云龙湖畔共启“2025‘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 为游客代表送上文旅礼包。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徐州一直致力于扩大文旅“朋友圈”。今年2月,2025徐州文旅推介会分别走进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枣庄市,我市“五园”及彭城风华景区、户部山(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等15家文旅单位和景区参加了推介活动,内容之多为历次推介会之最,徐州与周边城市因文旅合作而愈发紧密。
徐州公交开通“彭城七里”定制线路,节假日期间机关停车场免费向社会开放,地铁在重要节假日延长运营时间……在“走出去”的同时,徐州也注重提高游客可知可感的服务细节,不断吸引游客“看过来”。
当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与服务体系的软环境形成共振,徐州正在探索一条从流量承接向价值转化的系统性路径——从城市到乡村,从热闹雪道到文化场馆,徐州观演游、文博游、县域游等特色旅游玩法层出不穷,徐州实现了文旅产业链条的立体化延伸。
当下,徐州正以文化动能为钥匙,解锁现代消费的无限可能。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时代浪潮,在人文经济学的画卷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徐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