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山大道行至徐霞客镇方园村,可以看到一座外墙上写有“霞客”二字的白色建筑,这是每逢节假日全镇最“热”的地方——“稻田里”咖啡店,它环抱在1300亩连片稻田内,独树一格的选址让原本平平无奇的稻田也变文艺了起来。“今天是工作日,早上八点半,户外帐篷就已全部订满。”主理人解镒鸣翻看着预订单,又开启了忙碌的新一天。
随着江阴步入“双铁时代”,越来越多的“村咖”在田间地头“长”了出来。它们或在稻田边,或在花田旁,带来烟火气的同时,“兜售”着乡村美景,也带来温暖治愈的力量。作为“首店”落地各村的“村咖”还释放出强烈的磁吸效应,吸引来更多的“首店”落地,带火了一个个原本无人问津的村落,田间的“村咖”越焙越“香”。
“首店”缘何钟情田间地头
走进稻田里咖啡馆内部,三面都是超大通透落地窗的设计。“确保坐在每个角落都能看到开阔无边的稻田。”解镒鸣说,既然在稻田里,就得望得见稻田,“季节不同、看头不同,夏天望过去是一片翠绿,而现在则是一片金黄。”
缘何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落子”?从稻田里咖啡另一位主理人周文博的自称上可知一二。“我是农村创业青年。”周文博说,与忙碌的城市打工人相比,伴着咖啡香和稻田香的创业场景带给他一种悠闲的感觉,“也想把这份感觉通过小小咖啡店带给更多人”。
和稻田里有着相同“眼光”的还有花田咖啡。每到这个季节,不少人会涌入长泾镇蒲市村打卡粉黛乱子草形成的“粉色海洋”。“散步看到了这片花田,就被深深吸引了。”长泾人周汶锐选择在花田旁开出了村内首家咖啡店,今年国庆期间营收超10万元。
相比咖啡的口味,乡村独特的氛围感是吸引顾客到来的首要因素。在稻田里,来自江阴市区的自由设计师曹女士告诉记者,经常驱车20分钟来这里点杯咖啡,坐在户外工作一下午。“相比城市咖啡馆的嘈杂,这里令人身心松弛,也更能激发灵感。”
一家“首店”带火一个村落
招商要打好“首店牌”,在乡村也不例外。喜又咖啡被祝塘镇石堰村引入后,这家在稻田边与村委仅一路之隔的“村咖”成了村里的招商驻点。
“村咖带来了流量,也带来了商机,更带来了村庄发展的机遇。”石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寅说,他特别关照店员,碰到有兴趣来村创业的,一定要第一时间打他电话,这之后,无锡南长街上的唐风里烤肉也把江阴“首店”开到了稻田边,“趁他过来喝咖啡时,聊了两次,第三次就拍板了,这家店的夜宵生意做得比晚餐还红火。”
田里的“村咖”串联出更多新业态走进乡村。返乡青年把村中闲置了20年的房屋改造成“日餐夜酒”的村上小厨,给乡村村民带来了夜生活;别具一格的稻田婚礼基地吸引了邻村富顺村一对在上海工作的年轻夫妻,为了这份独特的田园感,他们特意把订婚的日子从9月挪到了10月……
一家“首店”带火了一个村落。徐寅算了一笔账,喜又咖啡落地后,不少村民增加了闲置房屋出租的收入,最近,祝塘镇妇联又为村里引入了公益相亲点位、江阴首个婚姻登记户外颁证基地,后续,村委还将把老村委楼更新为乡村宴会厅,“这样一来,不仅能为村庄增收,也能进一步引流,反哺一波波来村里开‘首店’的年轻人。”
多元业态打破“季节限定”
“村咖”热,能够热多久?“爆火的背后,不是我们比别人聪明,也不是比别人多努力,而是每天不停地复盘自己。”为了稳住这份“热度”,周文博几乎每天都会写一篇“小作文”。
稻田里的鸡煲就是从“小作文”中诞生的。“最早是自己的朋友过来喝咖啡,但是附近并没有其他餐饮,由此,鸡煲成为美味又方便的待客午餐。”周文博说,没有想到的是,一张鸡煲图片发到朋友圈以后,引得客人们强烈要求“上新”。
流量之外,乡村消费场景存在季节的限制,但热腾腾的鸡煲成为“镇店之宝”打破了“季节限定”。“天气渐渐转凉,饮品就没那么好卖了,但鸡煲卖得更火了。”周文博深刻感受到,地铁通车后来的人更多了,到此打卡总要填饱肚子,有些一开始只是本着“闻闻咖啡香”目的前来,但最终也会受不了鸡煲的诱惑。
从最开始的两口砂锅,到现在的六十口砂锅;从最开始的一名员工,到现在的十多名员工。国庆假期,稻田里咖啡吸引了2000余人次的游客前来打卡,接到订单共500多桌,这些客人大多来自无锡、常州、上海地区。
让“淡季不淡”,蒲市村也在探索。“花田咖啡的北侧,一河之隔还有一些闲置民房,村民均已拆迁安置,未来计划将打造成民宿区,正在寻找合适的运营单位。”蒲市村村委会副主任李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