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城市的记忆。江阴地名源远流长,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江阴地名故事》此前推出的镇街篇广受好评。
岁月流淌,时光悠扬。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江阴的老街古巷,和大家一起走街串巷,重温江阴人的独家记忆!
三元坊巷
三元坊巷,位于学政公署东约200米处,地处城市繁华中心。
△明清时期江阴县城隍图
关于三元坊巷名字的由来,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该巷名字源于巷中原有的三元庵。据传,在宋代,三元坊巷处于江阴最繁盛的市中心“大市”边缘地带,当时它被称为货巷,是“大市”货物进出的重要通道。从明朝弘治年间到崇祯年间,随着城市商业格局的变迁,“大市”易地,货巷的职能也逐渐冷落。与此同时,巷北的三元庵却兴盛起来,明朝崇祯年间,货巷正式更名为“三元坊巷”。在清朝道光年间的江阴城池图上,三元坊巷已清晰标注。
△清朝道光年间江阴城池图
另一种说法与科举功名有关。据传,三元坊巷还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1902年,江阴在乡试中共有10人中举,分别是祝丹卿(南所巷)、曹家达(西大街)、缪炳祖(南街)、章仰苏(东大街)、沙亮功(东横街)、吴增甲(东大街)等人。其中东大街的章仰苏和吴增甲成绩更是名列前茅,加之此前上一科也有1人在此中举,乡亲们认为此地连续三科出举人,可谓“连中三元”,于是在靠近东大街的巷口竖起了一座金山石条打造的石牌坊,正中大书“三元坊”。此后该地坊出有名,街巷也因此得名。自此,三元坊巷成为江阴城内一个响亮的地标。后来,江阴电视台还拍摄了以“三元坊”命名的电视情景剧《闲话三元坊》,讲的都是江阴城里街坊邻居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的三元坊巷
三元坊巷围墙高耸,马头墙林立,尽显古朴与庄重。据传,和“青肚皮”(青果巷、大巷、大毗巷)一样,众多名门望族在此修建宅邸,深宅大院错落有致,彰显着家族的荣耀与地位。这些建筑风格融合了江南传统建筑的精巧与士绅阶层的文化品味,每一块砖石、每一处雕刻,无不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三元坊巷留存的洋楼
2023年,三元坊巷成功入选江阴市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地名文化遗产,三元坊巷不仅是江阴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
部分文字内容摘自《江阴地名掌故》,作者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