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一早,在无锡市苏南学校食材配送有限公司锡山区配送基地,100多辆冷链车有序出发,把当日新鲜食材送往无锡市区各学校。每辆车均配备定位系统与温度传感器,如车厢内温度有波动或者司机驾驶异样会立即触发预警,公司调度中心将远程锁定车辆位置并启动应急预案。新学期伊始,校园食品安全受到各方关注,食品供应企业、校园、无锡市市场监管部门联手,以数字化手段构建全链监管的创新实践,实现“被动监管”向“主动防控”转型。
在苏南食材智慧调度中心,工作人员点开数字孪生系统,屏幕上弹出分拣区、仓储区、生产区、检测区的环境数据,操作人员动作也一目了然。放大蔬菜加工车间画面,工人正戴着帽子、手套分拣青菜,每包蔬菜包装上都贴好了溯源码。食材种类:10种;能量:965.71千卡;碳水化合物:112.73克……记者看到,系统界面有一栏是菜品的营养素分析报告和AI智能菜单。“以前人工排菜单要提前两天,现在AI几分钟就能出几套,学校根据各自情况再调整。”公司负责人介绍,有了AI智能菜单后,精准采购大大降低了食材损耗率。
作为学校食材供应的“大动脉”,苏南学校食材配送有限公司承担着740个公办幼儿园和义务教育学校食堂的食材集中配送任务,覆盖师生规模达79.42万人。公司运用数字孪生技术打造数字车间,实现重点区域、关键设备、业务数据、生产工艺、检测成效的可视化。在无锡市场监管部门帮助指导下建立的食品安全快检室,每日对蔬菜水果、禽畜肉、水产品、鸡蛋等农产品抽检260多批次,开展高风险项目如恩诺沙星、碳胺类化合物总量等检测项目近1100项,检测数据实时上传至“无锡市食品安全智慧快检平台”,秋季开学以来已检测1270批次,不合格仅1批。
上午10点半左右,记者在锡东高级中学学生用餐大厅看到,多块电子屏实时播放后厨和备餐间的操作画面,从食材初加工、切配、烹饪,到备餐供餐、餐具清洗,30多个监控摄像头覆盖各关键区域,画面同步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平台,学校监管人员的手机也能随时抽查。“食堂每天要供应3900多名师生的饮食,一日三餐近60个菜品,每天都会安排3人以上的老师、安全员及邀请两位家长志愿者对食材验收。”该校负责人介绍,这种“全民监督”模式推动了管理升级,后期食堂还将引入AI行为识别系统,可自动识别操作人员是否存在未戴手套、操作超时等违规行为。
(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