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期间可能影响出行,请大家多理解。”“家里车库是否住人?管道改造需提前确认细节。”“有任何问题随时找我沟通。”……近日一大早,宜兴市万石镇万善社区居民许解平就忙活开了。作为工程工作组成员,老许不仅是政策宣传员,更是连接百姓与政府的“连心桥”,而这正是万石镇以群众参与破解民生工程治理难题的鲜活实践,彰显着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创新智慧。
为推动太湖水域水质根本性好转,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近期,宜兴正加快推进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提质提标改造工作。紧邻太湖的万石镇成为试点。雨污分流工程面广量大、隐蔽性强,其质量既关乎群众生活品质,更牵动着生态保护大局。“民生工程的‘里子’硬不硬,不能仅靠政府‘自证清白’,必须让群众从‘旁观者’变为‘主人翁’,成为工程的知情者、监督者、参与者,才能真正将百姓身边的民生工程做到群众心坎里。”万石镇相关负责人介绍。
以制度创新激活群众力量,让百姓参与,真正实现全过程监督。此次万善社区施工的两个小区涉及住户近300户。万石镇创新探索“民情直达工作法”,组建“党员先锋组+居民代表组+技术支持组”三支队伍,构建“居民—社区—条线”三级联动机制。退休监理徐忠良主动加入技术组,用专业经验为工程质量把关;楼道长许解平化身居民代表,精准传递群众诉求;老党员丁小良凭借威望牵头先锋组,带头破解协调难题……
群众全程“盯”着干,既干出了“放心工程”,又让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感受到治理温度。不久前,徐忠良在巡检12栋北侧沟槽时发现,管底标高比设计低6cm,一旦回填将形成倒坡。为此,建设单位、设计、施工、社区、居民代表五方召开现场会,确认返工。当天晚上,12栋北侧18米管道便重新铺设到位。截至目前,社区共收到合理建议8条,解决施工类问题15个,工程方案在群策群力中不断优化,真正实现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居住分散的农村区域,群众参与更成为破解“定制化改造”难题的关键。万石镇南漕村围绕雨污分流召开协商议事会,将施工方与群众诉求摆上桌面。“改造后是否影响家用管道”“能否优化线路减少场地开挖”……代表们带着收集的民意同施工方实地勘察、入户调研,最终找到兼顾工程质量与群众便利的解决方案。这种“面对面协商、实打实落地”的模式,不仅让改造方案更接地气,更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群众参与既更好筑牢了太湖生态保护的‘民生防线’,更构建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多元协同’的治理新格局。”万石镇相关负责人认为。(蒋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