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社区活动室里,白发老人与放假的孩子同享空调、茶水和活动空间;85个地铁站纳凉点成为居民、户外工作者的“温馨客厅”;拧开公园的直饮水龙头,免费水是流进心里的一股甘甜;点开手机小程序,查询快递、访客登记、友邻市集等物业服务“云端”操作、一键预约……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部署七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明确提出,“着力建设舒适便利的宜居城市,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牢牢兜住民生底线。”对无锡而言,如何构筑从硬件改善到“软性服务”全覆盖的宜居之城?从老旧小区、高品质住区到城市公共空间,“软服务”怎样带来“幸福感”?还有哪些服务短板和市民所盼有待提升?
“软服务”牵着幸福感
今年暑期,最火的社区“软服务”莫属星级酒店进社区“摆摊”。7月中旬,滨湖区蠡湖壹号小区居民首次在自家小区品尝到酒店大厨掌勺的小龙虾、秘制手抓骨、脆皮玉兰饼,全场7折,下楼就能将“大餐”带回家。这股服务热潮迅速被“抄作业”。
从社区食堂、物业团购到惠老助餐,这波“拴胃”服务能否“拴住”居民的心?前不久,无锡日报微信公众号一篇《“听说,无锡人现在已经不下厨了?”》半个小时内就破万阅读量,市民的关注度验证了这项“软服务”的需求度。翻看留言:“梅村这边有吗?快来出摊!”“物美价廉的蔬菜能进社区吗?”“小区是‘大市场’啊!期待更多服务进小区。”不难看出,一项用心的酒店熟食进社区服务,就验证了市民对社区“软服务”的认可。
居民生活的便利度、舒适度是宜居“软服务”的关键指标,尤其在老新村,停车位、充电桩、上门维修、托老托幼,件件事关幸福感。“以前马桶堵塞、墙上打孔挂幅画都只能想办法去市场上花钱找工人,价格高,还容易被骗。”家住曹张新村的李阿姨前几天家里跳闸,一个电话,10分钟不到,便民服务站维修人员就上门了,换个空气开关比市场上便宜不少。
但采访中,也有老新村居民提出,免费量血压、中医把脉、理发等常常伴有推销,希望加强管理。更多惠民“软服务”可常态化开展,比如,增加惠老助餐点、日间照料场所,提升物业人员急救、医护等专业技能等。在一些近年新建的商品房小区,居民期盼能多一些物美价廉的社区食堂,增加送餐进小区和托幼服务等。
“新场景”还需更精细
“全家一起外出旅游,家里的‘虎妞’和‘喜哥’不能跟着一起走,我们只好找了附近一家宠物店寄养。”近日,家住无锡经开区中海凤凰璟园的邹女士建议物业增加这项服务,“把宠物送到小区里寄养,会更放心一些。”对此,记者走访了锡城多个小区,发现有类似需求的业主不少,有物业公司表示,正探索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提供宠物寄养服务。
这并不是个例,在无锡,居民生活服务的“痛点”正不断变化升级,“呼声”愈发强烈。有调查显示,眼下社区服务需求“热度”排名靠前的有:居家养老“一键呼叫”应急服务、社区养老照料、“跑腿儿”代办代送、生活缴费等数字化快办、快速维修、订餐、托育、宠物上门喂养、社区共享“宠物驿站”、家庭纠纷疏导调解、共享自习室、共享咖啡厅、公共会客厅等。
“不难看出,这些新服务场景呈现出舒适便利、小切口、个性化强、性价比高、情感粘连强等新特点。”无锡市物业管理协会相关人士认为,眼下,宜居住区建设需逐步向提供便捷、舒适生活服务转变,找准需求“痛点”,将群众“小需求”转化为贴心“软服务”,构筑实惠可行的服务“新场景”正当时。
针对社区服务“新场景”,无锡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老旧小区需在维修、养老、就医服务上发力;新小区或年轻人居住较多的公寓社区要在便捷服务、社交服务、共享共用等方面创新思路;高品质住宅小区可在“管家式”家政服务、医疗、康养等方面展示服务精细度;城市街区等公共空间要在人性化、开放度、服务细节等方面体现城市的暖心度和包容性。
“宜居城”如何更会心
“对于这几年需求旺盛的宠物服务,我们也在探索与专业机构联手,在合作模式上进行分工,将一些热门宠物服务功能引入小区。”近日,无锡经开区某小区物业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这项业务的进展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双方在出资、人员、技术上尚未谈拢,对于社区生活服务类项目的准入、税收等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
实际上,居民对质优价廉的生活性服务需求十分旺盛,比如,养老托育、宠物寄养、小区厨房等,为何这类物业服务推进速度慢,甚至“难产”?业内人士指出,在社区和物业层面上,普惠的生活性服务在“惠民”和“造血”上难以平衡,目前只在价格和市场体系相对健全的家政、维修等领域铺开。
对此,专家建议:设立“社区生活服务业”绿色通道,简化证照办理、降低准入门槛、增加社区用房供给,同时可出台相应细化措施,在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力推动智慧化社区服务的植入,合力为提供宜居生活服务的先行者“扶上马、送一程”。
可喜的是,“社区合伙人”正在孕育,一些头部物业企业已探索引进一些宜居“俏服务”。政务咨询、家政维修、养老托育等“服务进小区”方兴未艾。金佳物业先行先试推出“佳、颐、惠、乐”“邻家”品牌服务矩阵;一些AI技术带来的便民服务在提升城市“宜居度”上大展拳脚。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转变城市发展理念,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放眼无锡市宜居之城“软服务”建设,物业从管理者向“社区生活服务集成商”转型是大势所趋,城市空间公共服务的未来模样必然是越来越人性化、便捷化、智慧化。业内专家认为,建设“会心一笑”的宜居城市,构建“家门口”的便捷、优质、普惠生活服务圈,政策引导保障、物业链接落地、市场参与创新,三方优势互补、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