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传诵千年的诗文,诉说着宜兴与长兴“同脉同源、各美其美”的贡茶史脉络。7月30日,“古韵新风 茗战境会”2025宜兴VS长兴斗茶品鉴会在宜兴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举行,两地名茶同台竞艳,续写“一山两贡”的千年茶约。
跨越千年
斗茶背后文脉深厚
文火炙烤、轻推慢碾、摇筛细罗,行云流水的娴熟操作重现了唐代茶道精髓;茶筅为笔、沫饽作纸、轻点勾画,独具匠心的美学艺术复刻了宋代点茶的极致风雅……在2025宜兴VS长兴斗茶品鉴会现场,精彩的非遗展演、斗茶比拼,广大茶人共赴一场跨越千年的茶艺盛宴。
“宜兴与长兴两地共同见证中国贡茶的辉煌历史。”来自陕西的唐代传统煮茶技艺传承人、大唐贡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孙斌介绍,当年茶圣陆羽路过宜兴,发现阳羡茶“芳香甘辣冠于他境,可荐于上”,建议常州刺史李栖筠将此茶制成大唐贡茶供奉大唐天子,自此便有了进贡大明宫之先河,阳羡茶成为最早由朝廷钦定的实名贡茶。后因朝廷对茶叶需求日多,于是下诏命与宜兴接壤的长兴“分山析造”,共同承担贡茶使命。如今,宜兴与长兴之间的千年贡茶古道仍有遗存,其中宜兴境内的逾千米古径是江苏现存唯一始于唐代的贡茶运输遗址。
每年贡茶采制期间,湖常两州刺史在顾渚山境会亭举办盛大茶宴。“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白居易的诗作为此段风韵留下生动画面。唐代饮茶文化极盛,斗茶活动在宫廷贵族间流行。
宋代点茶非遗传承人、江苏大学副教授宋联可介绍,宋代点茶之风臻于极致,衍生出斗茶、茶百戏等雅事,苏东坡“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之诗句,令阳羡茶成为时代风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亦明确记载:“古人论茶,唯言阳羡、顾渚、天柱、蒙顶”,宜兴、长兴之茶稳居前列。
“兴兴”向荣
携手打造太湖贡茶
时光流转,贡茶早已从宫廷专属走向大众生活,但其品质基因从未改变。如今的宜兴,拥有7.5万亩茶园,茶园面积与产量均居江苏之首。“阳羡茶”“宜兴红”斩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阳羡雪芽”更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创新”,宜兴市农业农村局茶果指导站站长徐建陶说。同样,一山之隔的长兴茶如今也声名远扬。“长兴紫笋茶”是浙江省首个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的茶叶类产品,紫笋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去年底,宜兴和长兴同时入选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一杯香茶”主题推荐小城名单。
当天的“斗茶”环节,阳羡茶与紫笋茶、宜兴红与长兴红进行了现场比拼和现代炒茶技艺展演。现场评委、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原副所长、二级研究员鲁成银认为,两地茶叶都传承了贡茶基因,在新时代不断追求卓越,可谓是各有千秋、平分秋色。通过举办斗茶品鉴活动意义重大,可推动两地茶文化的融合发展,共同打响贡茶品牌。
再续“境会之约”,宜兴和长兴在当下如何联手把唐贡茶品牌进一步放大?当天活动中,宜兴、长兴两地10位茶人共同发起茶文化传承保护倡议:共同守护宝贵的贡茶文化遗产,合力打造“太湖贡茶”文化品牌,积极培育贡茶文化产业新形态,大力培养青年制茶人才,共同讲好中国贡茶故事,向世界传播贡茶承载的东方智慧和江南美学……长兴大唐贡茶院院长林瑞炀认为,斗茶品鉴会为两地茶人提升制茶技艺搭建一个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有利于推动跨区域的联动发展。
走进湖㳇镇邵东村,村口新建的“境会胜迹”门楼和改造一新的村庄,显示以贡茶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文旅新气象。如今位于该村的廿三湾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登山步道,山顶啄木岭有在原址复建的境会亭。让千年茶香在山间步道上续写新篇,据阳羡生态旅游度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正在为廿三湾乡村旅游绘制更长远的蓝图,围绕户外运动,廿三湾山顶、山脚下会打造吃、住、游等多种业态。未来,也将与长兴的大唐贡茶院联动,一起打造唐贡茶旅游线路。
以茶为媒
区域联动互利共赢
以茶为媒,文旅产业区域联动已然启程。去年11月,长三角“一地六县”主要负责同志联席会议在宜兴召开,宜兴和长兴等地将联动开发各地文旅资源,探索培育联合型文化创意产品,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发展样板区。
以康养产业为例,两地有着共同打造品牌的基础。长兴顾渚等地,近年来乡村旅游在江浙沪一带已颇有名气。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开农家乐,不少来自上海的老人选择在这里长期疗养。在宜南山区,康养产业发展也势头颇猛,雅达阳羡溪山小镇等一批文旅项目落成,成为长三角知名的文旅康养目的地。
地缘相接、文化相亲,宜兴与长兴具有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天然基础。去年两地开通跨省公交线路,在太湖治理、山林防火、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联动频繁。当天还发布了“兴兴相印·茶旅双城”促消费活动,双方商定进一步加强两地在文化、旅游、经贸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推动两地更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同频共振、互利共赢。
在宜兴,茶文化与陶文化、东坡文化等的融合也在不断推陈出新。苏东坡曾把宜兴的阳羡茶、金沙泉、紫砂壶誉为“饮茶三绝”。当天,宜兴发布了《阳羡寻茶地图》,这些茶园也是一个个景点,茶主题民宿、古道徒步、茶园骑行成为绿色生活的新风尚。据介绍,目前,宜兴各大茶场一半以上都开辟有茶空间,让游客体验品茗、淘器、赏艺,处处感受到“茶禅四月到宜兴”的雅韵。借力宜兴东坡文化名片打造,宜兴正在将茶文化嵌入“宜兴东坡行旅游径”中,让茶文化更具历史厚重感。
从“中国陶都”到“苏东坡买田阳羡”,再到“中国最早的贡茶”,宜兴文史学者宗伟方认为,宜兴文脉厚重,近年来挖掘和传承历史文化力度不断加大,以文赋能,文旅融合,对于提升宜兴城市品牌影响力和发展文旅绿色产业意义重大。(胡志杰、何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