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27日,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科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全国未来技术学院Future X暑期学校在无锡市举行,30支从全国选拔中层层突围的科创团队、67名来自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的精英学子齐聚无锡,同台竞技、研习逐梦。太湖之滨,这场关于未来产业与科创人才的盛宴火热上演,而无锡用深厚的创新底蕴与热忱的培育之心,助推一群未来之星梦想启航,以科技创新为笔,共绘未来技术的壮阔蓝图。
巅峰对决,青年英才燃动未来产业
主动清除太空碎片的“太空守护者”技术、全球首个强水流环境桥梁水下智检平台、基于刚柔融合技术的仿人五指灵巧手……一个个诞生于奇思妙想、实现于坚实技术的未来科创项目在锡迎来“巅峰对决”。近日,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科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东南大学无锡校区举行,汇聚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未来技术学院的30支队伍。
此前,历经三个月的评比选拔,30个最具实力的项目从上百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杀入总决赛。这些项目涵盖未来信息、未来健康、未来制造等多个未来技术领域,而参赛团队更是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精英学子中的佼佼者,是充满潜力的科创“未来之星”。
“参赛项目既有解决行业痛点的技术突破,也有服务社会需求的创新方案。可以说,这次大赛不仅是对未来技术创新人才的一次大检阅,更是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西安交通大学校长助理黄忠德介绍,大赛不仅为高校“学院派”提供了展示创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更通过“项目制培养”模式,推动学生在真实科研项目中提升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转化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助力培养兼具专业深度与跨学科视野的“倒T型人才”。
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科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今年首次开赛,作为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全面签约建立合作关系的城市,大赛总决赛选择无锡作为舞台可谓水到渠成。从最终赛果来看,获奖项目大多由无锡市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和“太湖创新基金”支持的创新领军人才承担。无锡也依托“太湖奖学金”“太湖创新基金”等政策支持,对获奖项目负责人给予专项奖励,并持续为优秀人才提供创新创业孵化支持,进一步夯实无锡市在引才育才、成果转化方面的制度优势和环境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进入总决赛的不少项目已经从实验室阶段走到产品化阶段,展露出值得期待的产业化前景。受邀参与评审的无锡国联金投、无锡市产研院等机构与其中一些项目确立了对接意向,将加快推进获奖项目成果在锡进行转化孵化。
沉浸研学,暑期学校激荡新质生产力
与创新创业大赛同时启幕的还有全国未来技术学院Future X暑期学校,在为期一周的课程期间,邀请全球顶尖学者,结合未来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情况与未来产业新赛道前瞻方向授课开讲。以往每年盛夏,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的青年才俊都会陆续汇聚无锡开展暑期实习实践活动。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夏Future X暑期学校让来自全国各所未来技术学院的67名优秀学子同一时间齐聚锡城。
本次暑校课程涵盖“海外名师课堂”“未来机器人技术”“百年诺奖技术重现与超越”“全球胜任力与新质生产力”等模块。这些课程不仅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等最前沿的科技趋势,也系统引导学子们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逻辑、国际规则与时代责任,让学生通过暑期学校接触到新技术、新航向,并通过项目举例示范等内容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与运用,提升这些未来人才的国际化视野,增进对新质生产力的认知。
无锡市科技局与无锡市产研院则联合打造了“研学模块”,通过组织实地参访、技术观摩与企业交流等沉浸式学习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产业认知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暑期学校不仅为广大青年才俊搭建了同台交流的平台,也为无锡吸引创新人才和优质产业资源,打造集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人才培养、企业孵化于一体的未来技术创新生态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北航未来空天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苑轶博对暑校的“通用人工智能”主题最为期待,尤其是“具身智能”板块,与他研究的空间机械臂项目紧密相关。这已不是苑轶博首次做客无锡,上次暑期来锡参加实践活动,他跟随实践组走访了梁溪区航空航天、智能机器人制造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对科技走出实验室的实际应用有了更真切的感知。在他看来,这次暑校不仅是一次专业课程的学习,更是一次世界观、方法论的提升过程。
从本次暑校活动牵头方——华南理工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了解到,Future X 暑期学校参与高校包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等全国十多家未来技术学院,专业方向覆盖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量子信息、未来空天、智慧海洋、生物医药、未来能源等未来产业重点领域,致力构建起跨地域、跨学科的协同育人共同体。
太湖扬帆,校地携手共育科创星火
自从2021年率先与全国首批12家高校未来技术学院建立全面合作关系,无锡已先后落地北大长三角未来健康研究院等9个新型研发机构,建成12个实习实践基地,促成19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87项成果转化,孵化了集萃华科、水熊传感等20余家科技企业。在这些丰厚的合作成果之上,全国未来技术学院“科创未来”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及Future X 暑期学校的举办,是无锡在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未来技术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等方面迈出的又一坚实步伐。
“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无锡这片创新热土的热情与活力。”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的大二学生管毓彦对无锡市“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的支持充满感激。正是在该基金支持下,上海交大特别设立了“未来学者计划”,面向全校选拔优秀本科生、设立科研项目和奖学金,配备高水平导师一对一指导。
得益于该计划,由管毓彦作为项目负责人参与的《基于电镜表征的锂电池失效机制智能解析方法》项目获得了关键的启动资金,支撑团队围绕锂电池这一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核心展开深入研究。总决赛中,该项目最终获得银奖,将继续完善迈向产品化阶段。在管毓彦看来,“未来技术太湖创新基金”不仅仅是一笔经费,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无锡乃至长三角地区聚集着众多新能源材料与电池研发制造企业,电池的安全性和寿命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关切。我们希望能为地方电池产业的技术升级贡献一份力量,地方产业也让我们的科研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更强的生命力。”管毓彦说。
通过颁发未来技术“太湖奖学金”和“太湖创新基金”、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举办论坛活动等多种方式,无锡始终陪伴12家未来技术学院发展壮大,不断拓展着校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三年多来,无锡市与各家未来技术学院推动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近百项、资助创新基金项目近两百项,在人工智能、新型能源、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领域落地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前沿引领性的科技成果。
“除了真金白银的支持,无锡还为青年科技人才打造了‘学科+产业+孵化’的全周期培育体系。”无锡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无锡市将继续携手全国高校未来技术学院,搭建前沿技术与产业需求对接的桥梁,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产业应用”全链条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