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六年研发设计建造,23日,“未来”号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顺利完成命名交付。该船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及其连云港中心建设,中船集团旗下七〇二所、六〇四院、七〇四所、七一一所、七一二所等十余家单位共同参与技术攻关和配套供货,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负责总装建造。“移动海上实验室”、深海科研“旗舰”……这些硬核“标签”更是让“未来”号一问世就备受瞩目。
在长江无锡段中船澄西码头畔,“未来”号展露雄姿。据悉,该船是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陆—池—湖—海”试验研究体系中的海上核心试验装备,也是国内首艘专用的绿色智能设备系统“中试”平台,船舶总长约110米,排水量7000吨,最大航速超过15节,续航力达到10000海里,在单次任务中能够持续航行至少60天,其间无需外部补给,具备无限航区全球航行能力。
和传统科考船相比,“未来”号是一艘全新的、具有颠覆性的高技术船舶,功能更多、用途更广,且在模块化、智能化方面实现了创新突破。其首创之处在于:采用全船模块化设计,系统可扩展性强,接口通用化程度高;可实现动力电力、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导航雷达、水下声学、智能系统、深海装备等器件、设备和系统便捷地加换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在深海海底的装备上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要把科研的成果向产业转化,扩大对深海进一步探测、管控和感知的规模化。‘未来’号的投入使用,相信会成为国家对深海开发探测的新力量,并且我坚信,这股力量会越来越强大,真正把我国的深海科技推向新的高峰。”中船集团七〇二所所长、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叶聪说。
来到“未来”号上,各式各样的试验设施呈现眼前。“该船为全新首制船型,其建造难度超乎想象,生产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涉及大量新设备、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工艺。”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周建祥介绍,船上众多科考设备也需进行协调安装匹配,“对企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但这是迈出建造科考船能力跨越提升的关键一步。”
中船澄西已深耕科考船修理改装领域近30载,多次出色完成“向阳红”系列科考船的修理改装。此番,中船澄西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完成“未来”号的交付,首次涉足建造就刷新了国内新造同类型科考船周期纪录。“在自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更对外彰显了‘无锡制造’在高端船舶建造领域的硬核实力。”周建祥说。
(唐芸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