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无锡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再次启动新举措:3年内约240万平方米水域都要种上水草,水草覆盖面积由之前的1.2%提升至30%。“项目已进入前置评估、临时场地筹备阶段,蠡湖‘水下荒地’将加快变成‘水下森林’,跑出生态修复‘加速度’。”无锡市水利局规计处处长莫昊勇说。
过去,随着人口集聚与经济发展,污染物无序排入,蠡湖水环境质量一度下降,水草锐减、蓝藻频发。2023年起,无锡市推进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通过排查环蠡湖24个排水达标区、全面整治32条支浜、建设生态清淤和湿地缓冲带等综合举措,水环境质量得到提升,去年水质基本达Ⅲ类标准。“水体‘健康’,还要有有活力的生物群落,大面积种植水草正是生态修复的突破口。”莫昊勇说,这不仅能固定底泥、防止淤泥翻涌污染水体,而且能抑制蓝藻生长,为鱼虾等生物提供氧气和良好的栖息地,“蠡湖水较深、透明度不高,水质稳定了再来种草,效果更好。”
水草种植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无锡市河湖中心的蠡湖水环境深度治理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规划图上可以看到,位于蠡湖西北部渤公岛的约13万平方米水域为水生植物优化区,再往东南和南部的沿湖两侧,是10多块水生植物重塑区域。“优化区只需调整水草品种、加强管理,重塑区则要根据勘测情况进行地形重塑,包括湖中心区域挖深、两侧填高等,之后再种草。”该中心相关人士说。
当前启动的先导段为蠡湖宝界桥往东南的33.83万平方米水域。施工方将先设置土工布、围油栏等,形成拦污帘、建设围堰,减少工程对水体的影响。水草种好后,周边将建设消浪潜堤和围隔。“消浪潜堤下部为预制混凝土沉箱或固化淤泥块,上部为钢管或混凝土杆件形成的网格,消浪效率可达60%—80%,”无锡市河湖中心相关人士说,“再加上外侧挡藻围隔,就能为‘水下森林’构建无干扰生长环境。”
种什么草、怎么种也大有讲究。按专家建议,无锡市将结合蠡湖各个适宜种植水草区域,按水深、光照等“匹配”合适的水草种类:0.5—1.5米的浅水区,将种植绿矮生苦草、密齿苦草等;1.5—2.5米的深水区将种植马来眼子菜、狐尾藻等耐低光的水草。这样就可使植物群落更稳定。后期还将投放鱼、螺等水生动物,使蠡湖加快重现“水清草盛、鱼翔浅底”的生态盛景。(朱雪霞、实习生 张瑞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