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作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正威胁着大众视力。我国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2%,且该病并非老年人专属,从婴幼儿到青壮年都有患病可能,多数患者早期无症状,因此也被大家称为“视力的小偷”。
68 岁的张阿姨(化姓)最近真是祸不单行!先是眼睛突然看不清东西,看啥都是模模糊糊的,走路没留神摔了一跤,左手臂直接摔骨折了,疼得直咧嘴。可这伤还没好利索,右眼又突然钻心地疼,还伴着恶心想吐、浑身冒冷汗的劲儿,整个人难受得直不起身!

家人一看情况不对,赶紧把她紧急送到市中医院就诊,检查后才知道,原来是青光眼找上了门!好在之后没多久就接连做了双眼手术,现在张阿姨的视力正慢慢往回恢复,总算是稳住了。

这事儿可不是个例!一到秋冬换季、气温骤降的时候,青光眼就特别爱 “趁虚而入”,堪称换季高发的 “眼疾刺客”。尤其是像张阿姨这样有高血压等基础病的老年人,血管收缩容易影响眼部循环,风险更是翻倍,可得多留意眼睛的动静,别等疼起来才着急!
市中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张高明介绍,正常眼压是10到20,要是眼压一路飙升到25、30甚至更高,青光眼就可能找上门。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核心病因是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正常时,房水循环维持眼压稳定,一旦房水排出通道受阻,眼压就会升高,持续高眼压会压迫视神经,导致视野从周边向中心缩小,最终失明,且视力损伤不可逆。
青光眼分为急性和慢性——
急性发作时,眼睛又红又痛,视力还会急剧下降,让人苦不堪言。
慢性青光眼更“狡猾”,平时只是感觉眼睛累、不舒服、有点胀,看灯还会有一圈彩虹。有时候突然蒙住一只眼,才发现视力差、视野变小了,发现的时候青光眼已经不知不觉就把你的视力偷走。
值得注意的是,青光眼的症状很容易被误判:急性发作时的眼痛、恶心呕吐,常被当作肠胃病或高血压急症;早期的视力模糊、轻微眼胀,又容易与老花眼、视疲劳混淆,不少老人像张阿姨这样,直到出现严重症状或意外受伤才就医,错过早期干预时机。

“当然,如果确诊青光眼的患者也不用太过焦虑!”张高明表示,青光眼虽然是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但是只要早检查早发现,在正规严谨的眼科医院接受科学的治疗,遵医嘱按时复查用药治疗,定期检查视力、眼压、视野以及眼底变化,控制眼压达一个安全水平,基本能保持终生拥有有用视力,正常地开展日常生活。张医生针对降温季高发特点,给出建议:
1. 40岁以上人群,尤其是有青光眼家族史、远视眼、高血压、心脏病的老人,每年应做一次青光眼专项筛查,包括眼压检测、视神经纤维层检查、视野检查等,早发现潜在风险;
2. 出现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看灯光有彩虹圈等症状时,立即到眼科就诊,切勿当作普通感冒、肠胃病处理,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3. 降温天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规律服用基础病药物,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减少眼压波动诱因。
青光眼从不是老年人的 “专属病”!
年轻人熬夜爆肝、长时间用眼
或是被 “三高” 盯上
都有可能被它 “找上门”!
快节奏生活里
别让眼睛默默 “透支”
多一份关爱与警惕
守护珍贵 “视” 界
让光明常伴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