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无锡市国、省、县、乡公路交通量比重调查和车速调查圆满收官。本次调查覆盖无锡市256条国省县乡公路,总里程达2634公里,对7类车型实施连续24小时全方位监测。
普通国省道的总体车流量、车型构成、流向分布、流时变化及其规律……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之际,这场堪称全面的“体检”所收集的一系列交通数据,在勾勒出一幅城市交通运行繁忙“图景”的同时,还隐藏着怎样的深层信息?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领域人士,深入解读这些看似“枯燥”的交通数据背后所蕴含的城市发展密码。
无锡市公路交通流量年均增幅约10%
“交调数据是反映区域经济活跃度和居民出行需求的基础指标之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比如普通国省道车流量、车型占比和车速调查数据为货运通道优化、产业布局提供参考,县道、乡道交调数据则反映农村地区物流需求,促进乡村交通网络完善。此外,车速调查结果还可用于优化信号配时、增设车道,提高出行效率,景区周边公路流量数据,则可以辅助旅游线路规划,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助力。
公路交通流量调查是本次调查的“重头戏”。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无锡市公路交通流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普通国省道总体车流量增长较为明显,年均增幅为10%左右。
“交通量的稳步攀升,是无锡‘十四五’路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的直观体现。”无锡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无锡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63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约325.7公里,较“十三五”末增长约17%;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占比位居全省第二,一体化高快速公路网持续推进。
交通流量增长的同时,通行效率也实现显著提升。调查显示,2025年无锡市普通国省道平均运行速度为68.44km/h,较去年提升2.07km/h。
“这一提升与无锡公路安全保障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密不可分。”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进一步举例,近年来,通过全面封闭冗余道口、完善安全设施、优化公交与校车停靠点等系统整治,104国道无锡段事故率同比下降超13%。
产业需求与交通格局调整推高货车通行量
在本次调查的车流数据中,122省道的货车流量变化引人注目——2025年该路段日均货车流量较去年增长40%,且一半以上为大货、特大货、集装箱运输车等重载型车辆。
“货车流量的显著增长,是产业需求与交通格局调整产生的共振结果。”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作为连接无锡(江阴)港与腹地工业区、高速网络的核心集疏运通道,122省道的运输需求与无锡(江阴)港的发展深度绑定。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无锡(江阴)港货物吞吐量达29770.2万吨,同比增长5.64%,其中外贸吞吐量4639.87万吨,彰显强劲动能。
随着“江阴—智利”“江阴—圭亚那”“江阴—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等多条国际航线开通,无锡(江阴)港为货物出海搭建起更宽广的“水上高速”,122省道作为衔接港口与工业区的“货运动脉”,重载货车运输需求随之激增。
不仅如此,宜兴262省道的货车流量同样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5年该路段日均货车流量较去年同期提升约31%。
“其增长逻辑与122省道如出一辙。”业内人士进一步解析,一方面,宜马快速通道、范蠡大道北延等交通工程相继通车后,262省道作为衔接无锡市域与周边城市的关键通道,成功分流了原本经高速通行的部分货车;另一方面,区域产业链持续扩张直接推动货运需求稳步上升,同时,262省道紧邻竹海、阳羡茶区等重点景区,旅游业的繁荣更带动了餐饮、住宿、文创等关联产业的物资运输需求,多重因素叠加,进一步推高了货车通行量。
区域协调发展加速带来客车流量激增
如果说货运车流是经济活力的“晴雨表”,那么客车流量的激增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风向标”。
312国道新吴段是衔接苏州、通达硕放机场的关键通道,今年改扩建通车后日均流量达5万辆,较施工前增长123%,其中客车流量增幅高达176%。
“从苏州中环北线到无锡硕放机场,全程高架且‘零红绿灯’,进入无锡雪梅路互通从匝道下高架就能直接进入机场,只需15分钟,非常便捷。”经常乘飞机出差的苏州市民王先生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苏锡两地通勤族的心声。
道路升级推动了苏锡两地跨区域的产业联动,也带来了商务客车流量的显著增长。与此同时,与平行的高速公路相比,快速路具备“免费、无红灯”的优势,使得一部分原本走高速的客车转而选择312国道,这进一步推高了该路段客车流量。
如果说312国道沟通苏锡两地,那么240省道则是锡宜之间关键交通纽带,其车流变化更是直观反映着锡宜一体化的发展热度。调查数据显示,240省道2025年中小客车流量同比增长80%。这一显著增幅,与锡宜协同发展背景下的路网优化密不可分。
近年来,从交通基建到公共出行,一系列优化举措持续落地:宜马快速通道、范蠡大道北延工程、竺山湖隧道相继开通,打通了快速通行“动脉”;今年3月无锡客运推出“锡宜快巴”,5月新增163路、253路跨市公交,织密短途出行“毛细血管”。
立体化交通网络让市民通勤更为便捷,伴随着锡宜产业协同发展的不断深化,进而带动通勤、商务等日常出行频次显著上升,中小客车则成为高频出行的首选。此外,10月正值秋季旅游旺季,240省道连接竹海、善卷洞等景区,便捷的交通网络又带动了周边城市自驾游客大量涌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