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时间10月31日23时44分,搭载着张陆、武飞、张洪章三位航天员的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再度问天,与中国空间站胜利会师。这不仅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应用与发展阶段的又一稳健步伐,更是我国坚定不移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道路、以原始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实践与辉煌缩影。
自立自强,筑牢航天强国之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每一次腾飞,都是对“关键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这一论断的深刻印证。从长征火箭的雷霆万钧,到神舟飞船的精准可靠,再到空间站的自主建造与运营,中国航天走出了一条完全属于中国人的创新攀登之路。这条路上,充满了对未知领域的艰辛探索、对尖端技术的持续攻关、对复杂系统的卓越掌控。神舟二十一号的发射,正是建立在这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坚实基础之上。它雄辩地证明,唯有将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格局中把握战略主动,为实现民族复兴夯实战略基石。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不仅是航天领域的必然选择,更是引领国家整体发展的核心战略支点。
原始创新,催生发展新质生产力。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开展多学科、大规模、高水平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的独特平台。从航天驾驶员、工程师到载荷专家,乘组结构的科学配置本身就体现了对空间应用效益最大化的追求。在微重力、强辐射、高真空的特殊环境下,有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基础物理乃至天文观测等领域催生原始创新的突破。这些突破,不仅拓展人类认知边界,更有可能孵化出颠覆性技术,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这正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航天科技的巨大带动效应,辐射至新材料、精密制造、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众多产业,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强劲引擎。
系统工程,彰显国家软实力与制度优势。载人航天工程是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它的成功,离不开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科技工作者的紧密协作,是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的集中体现。这种能够集中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高效整合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证明。同时,中国始终秉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原则,中国空间站向所有联合国会员国开放应用资源,这展现了开放包容的大国胸襟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显著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即国家软实力。航天员在问天阁自信从容地与全球媒体交流,指令长张陆率领乘组整装待发,他们代表的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国家形象与民族自信的彰显。
星空浩瀚,探索无垠。神舟二十一号的即将启航,是新征程的号角。我们要以此为契机,继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让科技的星辰大海,照亮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康庄大道,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不竭动力!(文:田姗 图:朱文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