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夏天的结束,无锡队也完成了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全国人民简称“苏超”)之旅,有遗憾却是骄傲地离开了赛场。
在这个超长的夏季里,不少市民忘却了酷热和烦躁,或走进球场,或在第二现场,为球队尽情呐喊,身体随球队一起跳动。这个夏天的快乐,是无锡队给的。
从赛季初的匆匆忙忙,到赛季末的从从容容,无锡队究竟是一支怎么样的球队?是如何成长的?又为何会让700多万无锡市民为之不离不弃?以至于标志性的粉色球衣在“苏超”13支球队球衣销量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还时常出现断货状态。
一路征战,一路突围,无锡最终跻身“苏超”四强。现在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无锡队。
一支有水平的无锡队
“大家要有自信,我们是一支有水平的队伍,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水平发挥出来。”这是无锡队在“苏超”前三轮比赛结束后,主教练唐京帮助队员们树立起自信心时说的。
前3场比赛1平2负,球队在积分榜上处于垫底区,只凭借同乐的一脚远射攻入了一球,没有运动战进球。
无锡队真的这么菜?非也。这要从球队组建说起。无锡队由大学生球员、职业球员和社会球员组成,平均年龄24岁,其中29人是由无锡足球青训培养出的运动员。球队3月份组队,5月份参赛,全队的磨合还处于起步阶段,更谈不上默契,战斗力无法体现。
不过,撇开战绩后细致观察,前三轮比赛无锡队一场比一场有起色。尤其是第三场,尽管客场1球小负南京队,但球队在下半场占尽优势,围着主队禁区猛攻,无奈临门一脚欠火候,未能扭转败局。
球员间的配合逐渐有了默契。随后两场,无锡队迎来了曙光,分别战胜了常州队和扬州队,联赛排名首次进入前八。
球队配合的问题初步解决后,第二个问题又浮出水面——门前把握战机能力不强。在迎战第六个对手淮安队时,无锡队久攻不下,反被对手两次偷袭得手,主场失利。其实这支无锡队是没有“正印前锋”的,缺前锋的问题在组队之初就困扰着队伍,最后只能让身体敦实的中场球员余智诚充当单前锋,作为前场支点,为队友创造出更多机会。
此后,无锡队变阵,在与徐州队的交战中,派出了门前嗅觉灵敏的中场球员李皓然作为首发前锋。李皓然不负众望,上演了帽子戏法,最后帮助球队3比3绝平强手。
没有前锋又都是前锋,令各队防不胜防。常规赛下半段,无锡队采用“4231”阵型的传控式打法基本成型,在磨合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区域配合+边中结合”战术和定位球战术成为球队攻城拔寨的利器,“李皓然+卢则灵”的超级替补组合让对手无计可施。下半段的6场比赛,无锡队取得了3胜3平0负,且打出了2场可以载入“苏超”史册的进球大战,进球数名列前茅。伴随着球队排名不断上升,“邪恶水蜜桃”的雅号不胫而走。
常规赛阶段,无锡队场均控球时间超过了60%。在由央视五套向全球直播的八强赛中,无锡队又以一场客场大胜挺进四强,被广大球迷昵称为“江南小巴萨”“苏超西班牙”。
一支有精神的无锡队
“苏超”常规赛12场比赛,无锡队有4场平局,除了与连云港队互交白卷外,另3场对苏州队、徐州队和南通队的比赛,无锡队都是在落后情况下顽强将比分扳平的。
都说无锡队是一支韧性十足的队伍。韧性从哪里来?来自“尚德务实、和谐奋进”的无锡精神,来自永不言弃的球队作风。
第三轮结束后的复盘会上,尽管全队气氛凝重,但队员们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大家客观地剖析了前三场比赛中各自的得失,认为在球队没有强力前锋的情况下,每个人应该更多展现出“利他主义”——当队友跑出空位时,就应该充分信任队友,及时传球,共同完成进球目标。
训练场上,球员们练得更加刻苦。为应对高温下的比赛,队员们在地表温度超过50℃的草皮上负重完成折返跑,在极限状态下努力保持传球精度。大家还在非集中训练日自觉加练。
大雨中的泥泞与训练场的照明灯,见证了他们跌倒后爬起的每一次坚持。对阵徐州队时,无锡队三次落后三次顽强扳平比分,最后补时阶段绝平对手;末轮对战“榜一大哥”南通队时,在落后一球的情况下,无锡队锲而不舍地在对手门前展开围攻,终以一脚漂亮的门前怒射逼平强手。
这种韧性源于球队的日常训练和作风建设,通过训练场上的逆境模拟结合场外的心理疏导,锻造了队员的心理抗压能力。
8月30日,在客战盐城队的比赛中,第36分钟,后防核心球员周宇头部与对方球员相撞,队医现场紧急为其进行包扎。坚持要求留在场上的周宇随后阻截了对手在禁区内的一次进攻。当血色染红了纱布时,周宇让队医重新包扎,继续战斗。中场结束时,周宇再次倒地,被急救车直接送往了医院。
下半场,目前是足球教练的夏锡成移防至周宇原先的位置。关键时刻,面对对手门前低射,他在倒地状态下奋力用头阻挡球滚向球门,用行动向他的学生们阐释了永不言弃的精神。尽管这不是一个进球画面,但它却被广大球迷认定为本届“苏超”十佳球之一,以此赞扬“苏超”球员的拼搏精神。
无锡球迷的眼泪在飞。就连前中国女足守门员赵丽娜也向无锡球员喊话:“这是业余比赛,可以不用这么拼的,千万别受伤!”
永不言弃,是这支无锡队的底色。
一支有合力的无锡队
足球是团队项目中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在世界杯、欧冠等比赛中,即便是球星云集、纸面实力遥遥领先的球队也未必能笑到最后,形不成合力往往会让强队大倒热灶。
无锡队不仅将大学生球员、职业球员和社会球员三股力量合为一体,还将江南水乡的灵巧融入足球基因,形成独特的战术体系。不靠蛮力、用脑子踢球,球队中的10位大学生球员和3位职业球员都是技术型选手。大学生球员分散于国内不同高校,“211”名校学子占了相当比例,卢则灵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会计学专业学生,林子强、罗宏斌、刘浩伟就读于上海体育大学,谢乃炯是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这些无锡青训体系培养出来的“非典型”高水平足球运动员,更擅长传控打法。如今,行云流水般的默契配合与心有灵犀的互相补位,构成了无锡队的足球美学。
32岁的队长吴磊更是球队的中坚力量。他是球队中唯一一名14场比赛全部首发出场的球员,1162分钟的出场时间高居球队榜首,在“苏超”赛场名列前茅。球队进攻时,他和同乐居中调度,打出了一幕幕精彩配合;防守时,他积极补位,排雷、堵枪眼,和后防线一起化解对手的攻势。他不仅是这支球队的润滑剂,更是助燃剂。在球迷眼中,他是球队中甘为人梯的老大哥,是大家凝聚在一起的核心。
球队团结的氛围令人动容——7月20日晚比赛前,无锡队11名首发球员手持11号和52号球衣一起合影,这两件球衣的主人分别属于在前两场比赛中受伤送医的王俊博和朱嘉熙;10月8日在八强赛中,李皓然进球后立即从队友手中接过周宇的20号球衣向全场展示;因伤已离开比赛大名单的周宇也并未在家休养,而是主动随队一起出征,辅助球员训练。
“苏超”是人民的足球,绿茵争锋的背后是城市荣耀。当记者问夏锡成:为何会奋不顾身上演“铁头封门”一幕?夏锡成回答:“支撑球队一路走来的是700多万无锡市民的支持,我们全力以赴,就是要把胜利献给无锡人民!”
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这是无锡球迷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锡城多家球迷协会齐心协力,成为了球队的“第十二人”和坚实后盾,加油助威与场上的球队同频共振。每场比赛后,主教练唐京都要率全体队员走近看台,向球迷们鼓掌致谢。而球迷们则要目送球员走进更衣室后才会离开赛场。
为了城市荣誉,无锡队与青训队伍、职业球队也合力一处。联赛期间,10名大学生球员过起了“双城生活”,大部分人下午从上海、南京等地赶回无锡训练,晚上再赶回学校,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同时也积攒下厚厚一沓高铁票;今年目标“重返中甲”的无锡吴钩队不仅为无锡队提供了3名职业球员,在关键时刻还放弃了他们双线作战的安排,让3人专司无锡队比赛;当周宇因伤无法上场后,吴钩队又派出职业球员梁金虎替补周宇。
再回首,5月9日,在无锡队出征仪式上,队长吴磊曾郑重宣誓:无锡队全体将士将怀揣梦想和使命,用拼搏和坚持捍卫无锡这座城市的荣誉;无论顺境逆境,大家始终并肩作战,用奔跑和汗水体现永不言弃的体育精神。
163天后,当无锡队全体成员昂首告别首届联赛时,大家可以骄傲地说:我们做到了!
无所畏惧!明年继续战斗!
从平凡到不凡!
永远爱你!无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