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秸秆,在微风中掀起层层金浪,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的田野里满是丰收的气息。10月17日,2025年杂交粳稻“浙大嘉锡优610”无锡现场观摩会在无锡太湖水稻示范园举办,来自无锡市的种粮大户们走进田间,细致查看稻穗长势、询问品种特性,寻找提升水稻单产的秘籍。
“浙大嘉锡优610”由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育成,继2022年底通过单季稻国家审定后,于今年7月1日又成功通过长江中下游连作晚籼稻国家审定,适宜在江苏、浙江等地区种植。在无锡等苏南稻麦连作区域,该品种近年展现出极强适应性,亩产可达800公斤左右,较普通水稻高出100公斤;穗型是普通稻的2倍,既保高产稳产,又兼具高出米率、优良食味与耐陈化特性,还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用量,完美契合国家提高水稻单产的农业发展要求。
田埂边,刚穿梭完稻田的宜兴种粮大户潘先贵,手上还沾着些许泥土,尝过现场蒸煮的米饭后连连称赞:“好吃,有嚼劲!”他蹲在田边仔细查看稻穗颗粒,听完品种特性介绍后,对“浙大嘉锡优610”的高产、优质、易管理、少施肥等特点十分认可,当场表达了进一步试种的意向。活动中,工作人员不仅带领种粮大户实地查看水稻长势、对比穗型差异,还开展品种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交流,为后续推广提供精准技术指导。
“这是生物技术育种的典型成果。”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舒庆尧教授介绍,团队围绕品种抗病性、分子技术应用、抗病基因挖掘等开展深入研究,历时10年培育出这一抗倒、耐高温的优质杂交粳稻。目前,该品种在无锡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仅锡山区就有5000—6000亩,明年计划将无锡市种植面积扩大至3万亩。据悉,作为长期深耕水稻育种的科研团队,浙江大学—无锡锡山现代农业联合研究中心15年来已成功推出20多个水稻品种。(卫曦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