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江阴综保区内,物流车辆穿梭不息,机械臂忙碌作业,一派繁忙景象。数据显示,今年1到8月,江阴综保区完成进出口额6.01亿美元,同比增长17.2%,其中保税进出口值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8.98%。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江阴综保区近年来以“区港一体”为引擎、精准服务为抓手的高质量发展实践。
在江苏会有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总经理缪学斌正忙着为即将出口的高端鱼油产线做最后检查。“这套产线价值200多万元,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缪学斌的话语中透着自豪。谁能想到,2021年,企业入驻时仅能生产单台价值20余万元的干式真空泵,几年发展下来,不仅成功晋级高新技术企业,还自主研发出完整的高端鱼油生产线,继出口中国台湾地区后即将勇“闯”东南亚市场。会有科技的成长轨迹,正是江阴综保区培育优质企业的生动缩影。今年5月才入区的江苏铭慕金属空调配件有限公司,短短三个月就完成进出口值833.85万元;光思伏新能源科技今年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70.3%;凯迈机械成长为光伏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企业,1到8月累计完成进出口值达3.33亿元。
企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着江阴综保区在全国舞台上崭露头角。在2024年度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江阴综保区实现历史性突破,全国排名跃升至第73位,较上一年度飙升62个位次,首次进入“双B”行列。提升幅度位列全省第一,得益于关键领域的攻坚突破:保税业务进出口值在2024年达到36.93亿元,同比增长170.95%,增幅在全国排名第13位;规划面积核减工作顺利完成,让“开发利用”指标跃居全国第1位,较上年度上升139个位次;综合得分排名在江苏省21个综保区跃升至第8位。
“我们结合毗邻港口的优势,通过‘区港一体’建设实现提速发展。”江阴综合保税区管理局副局长朱焘介绍,综保区先后完成专用卡口改造、物流分拨场地建设,会同海关创新推出定制车牌、智能卡口算法等举措,实现内场车辆高效通关。这种“保税+口岸”的功能叠加,已吸引50余批次大宗商品入区,进出口货值超5亿元。远景能源、振江新能源等企业纷纷在此布局风电、锂电产品保税仓储业务,新能源集货出口基地进出口值同比激增近4倍。同时,在高附加值领域,综保区制定保税维修监管方案,加快推动航空发动机叶片保税维修项目落地进程,培育出3家AEO高级认证企业,产业能级持续攀升。
站在新起点,江阴综保区正朝着更高目标迈进。朱焘表示,下一步将坚持“保税+口岸+N”策略,深化区港一体化建设,着力发展特色物流,逐步壮大船舶装备进出口业务,打造新能源产业装备出口集货中心,实现综保区与港口双向赋能、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