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毫秒,西南地区的一度水电就可“闪送”到2000多公里外的江苏;1分钟,就有2.4辆电动车走出无锡、驶向世界;1天,1.5亿只功率半导体从扬州扬杰电子走出,在全球市场抢占领先位置……近日,“活力中国调研行”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江苏,来自中央及地方媒体的记者分别前往无锡、常州、扬州、南京、苏州、盐城、连云港开展采访调研,深入了解江苏稳外资、稳外贸及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见证江苏与世界双向连接的紧密度。
追新逐智,“中国智造”正重塑全球生活方式
江苏经济的活力,源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同发展,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而产品出海,早已是技术驱动的升级战。
一个轮胎大小的折叠电动车,单手就能拎起来;会自动驾驶的电动车,还能帮你跑腿拿快递……在无锡雅迪科技,你的上班“搭子”小电驴正搭载上高科技,勇闯海外市场。一款无人驾驶电动车虽然还在研发升级阶段,就吸引了众多记者围观,雅迪科技集团产品开发中心总监张标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只需点击手机App,设定好路线,它就能自己跑过来接驾驶员,甚至还可以帮人跑腿取快递,而未来的升级版本将像汽车一样具备录像功能。
在小家电领域,来自江苏“凉爽的风”正吹响海外市场。江苏友奥主要生产移动空调、除湿机等小家电,95%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由于国外安装费用昂贵、室外机安装限制等因素,该公司的移动空调在北美与欧洲颇受欢迎;除湿机则因应用场景广泛,在东南亚地区使用广泛。
在扬州,有一家默默主攻功率半导体“芯”赛道的企业,企业多项产品打破海外垄断、在全球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小到耳机,大到动车卫星,有电的地方就有功率半导体。在扬杰科技,每天有1.5亿只功率半导体生产出来;每年,近600亿只器件走出车间,不良率仅百万分之一。扬杰科技已成为国内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也是“出海搏杀”的主力。
在博西华电器(江苏)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处处可以感受到“科技感”与“烟火气”的碰撞。1994年,博西家电越洋万里,初入中国市场。随后三十年里,博西家电立足南京,产业链布局不断加快步伐——2011年,在南京设立中国研发中心;2024年6月,中国研发中心升级为全球研发中心,技术在南京得以升级,并反哺全球市场。
在江苏,像博西这样将研发中心、创新业务与制造基地同步布局的外资企业不在少数。截至目前,世界500强已有408家在江苏投资。今年以来,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对江苏实际投资增幅均超过90%。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双向开放枢纽
近年来,江苏依托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区位优势,港口建设取得显著进展,成为进出口市场不可忽视的动力引擎。
苏州太仓港作为长江汽车出口第一大港,可提供海运、仓储、集港、分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航线覆盖116个国家和地区。2025年1—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已突破51.3万辆,同比增长64.3%,稳居江苏及长江沿岸第一。
中国海油盐城“绿能港”,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已建成10座LNG储罐,总罐容250万立方米,年处理能力超600万吨,相当于气态天然气85亿立方米,可供江苏全省民生用气28个月。作为中国海油布局在江苏的唯一LNG储备基地,盐城“绿能港”还创造了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完工和全球最大27万立方米储罐群等世界纪录。
连云港港开港于1933年,是我国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目前已形成“一体两翼”格局,港口共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89个,最大深水泊位40万吨,年设计吞吐能力达2.5亿吨。2024年货物吞吐量突破3.46亿吨,今年1—8月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7.57%,集装箱量同比增长8.66%。其中,中哈物流合作基地开通6条国际班列线路,实现海陆无缝衔接。国际汽车绿色智能物流中心年周转能力18万辆,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78.76%。
产业王牌聚集,向世界递出江苏“金名片”
江苏各地外贸发展亮点纷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产业集群。苏州盛泽镇依托深厚的产业基础与独特资源禀赋,构建起“从一滴油到一匹布”“从一根丝到一个品牌”的完整纺织产业链,让丝绸从小镇走向国际秀场,织出了全球时尚版图。如今,盛泽丝绸纺织已形成“千亿级企业、千亿级产业、千亿级市场”能级,成为全国重要的丝绸纺织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丝绸名镇”“中国纺织名镇”称号。
在苏州,常熟服装城是一张对外的闪亮名片。作为全国最大的服装类专业市场之一,年交易规模超2000亿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万多人落户经营。其中,有近7万家个体工商户。这些中小微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外贸业务多呈现出“小额、高频、碎片化”特征。为破解中小微企业“无票合规出口难、收汇难”等痛点,常熟打造“市采通”平台,实现“关、汇、税”一站式服务。平台已累计服务企业超4.2万家,出口覆盖178个国家和地区,总额超950亿元。
在世界水晶之都江苏连云港东海,各式各样的水晶以蕴藏量大、质地纯正而著称于世。中国东海水晶城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水晶交易专业市场,形成了集原料加工、创意研发、市场营销、电商平台、收藏展示、物流运输等于一体的全水晶产业链闭环。2025年1-8月,水晶交易额为390亿元,其中电商交易额为265亿元,预计全年水晶交易额突破600亿元。与此同时,手工穿戴甲产业也在东海遍地开花,目前,东海穿戴甲日产能超过50万副,年产量近2亿副,出口原创产品约8000万副,成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极和文化产品出海的新名片。
老外点赞江苏营商环境,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江苏的开放型经济展现出强劲韧性。2025年1-7月,江苏省实现外贸进出口3.31万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全国1.7个百分点,规模再创新高;实际使用外资124.1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外资企业在江苏的发展信心不减,太仓德企群体就是典型例证。作为中国“德企之乡”的太仓,自1993年开启对德合作,如今拥有超过560家德国企业,涵盖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集成化装备制造和工业母机等多个领域,年工业产值超670亿元。30多年来,在德企与太仓的“双向奔赴”中,“太仓制造、德国品质”名片被不断擦亮。
江苏优良的营商环境不仅让本地企业走出去,也吸引众多外企入驻。佛吉亚(盐城)汽车部件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在盐城共建成两个工厂。目前公司与全球多数主流品牌均有配套业务。公司的“明星产品”——汽车座椅滑轨去年产量已经达到2700万根,今年产量预计达到2800万根,平均每三辆车就有一辆车的座椅使用了该品牌滑轨。
谈及在常州开设工厂的经过,医沛生医疗器械制造(常州)有限公司总经理FELBER Reto连连点赞营商环境:“工厂从破土到竣工仅用了14个月,在常州投资真的是一个好选择,政府给予的支持帮助让我们感到受欢迎,在这里选址不会后悔。”他表示,在这里,当地政府能够倾听企业的声音,帮他们作出选择,这也促使公司最终决定在这里落户。
从“制造”到“智造”,从“开放前沿”到“开放枢纽”,江苏正以更高水平的开放,向世界讲述发展的动人故事,为全国外贸增长提供“江苏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