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入海口,碧波荡漾。一艘远洋巨轮缓缓驶入江苏太仓港,岸桥上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集装箱,平稳放置于电动集卡上;堆场旁,一排排光伏板悄然将光能转化为码头运行的绿色动力……记者日前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太仓港,感受这里涌动的开放活力。
“今年1至8月,太仓港出口汽车51.3万辆,同比增长64.3%,已超去年全年出口总量,创下历史新高。”海通(太仓)汽车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儿七表示,码头设计年汽车吞吐量约130万辆,从这里出海的汽车能抵达上百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太仓港已建成各类码头18座、泊位99个。去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近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800万标箱,在长江流域稳居前列。近年来,太仓港着力打造新能源商品出口基地,今年前8个月,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超50万标箱,同比增长45%。
在太仓港集装箱四期码头,几乎不见工人穿梭的身影——28台无人双悬臂梁自动化轨道吊正自主作业,通过AR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定位集装箱和集卡,实现无人化装卸;而在码头智能调度中心,大屏实时跳动船舶动态、作业进度和设备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指令便传到现场设备,实现全程智能化管理。
“自动化系统可减少设备作业人员数量约70%,提升作业效率20%。”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刘斌说,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四期码头总投资42亿元,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200万标箱。
依托转型赋能,太仓港目前已入选全国首批智慧口岸建设试点,基本建成江海中转枢纽港、中近洋和内贸集装箱干线港。
“太仓港将持续发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优势,深度融合腹地优质资源,全力打造长江沿线最大的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新能源出口第一港’。”太仓港口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据新华社南京9月1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