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养老院、楼下托老所”的模式,让老人更暖。“嘀”,9月15日上午7点,住在东港镇养老院二楼的91岁王阿婆准时服药。护士通过智能手表,在老人房间的智能面板上轻轻一扫,服药情况便实时录入系统,服药记录与护理计划清晰可查。
与此同时,养老院一楼的日间照料中心内,70岁的丁老伯正悠闲饮茶,子女常年在外工作的他独自居住,患有高血压与糖尿病,视力还存在轻度障碍,居家做饭成了难题。“现在好了,每天上午10点来这儿喝茶,11点准时开饭,四菜一汤总共12元,政府还补贴4元。”丁老伯笑着说,午饭后能在午休室小憩,下午再和老伙计们玩玩棋牌,之后才回家,生活过得惬意又充实。
近年来,锡山区以养老机构提档升级为契机,将传统的敬老院向既能满足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又能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康复保健、生活照料、助餐助浴等日间照料、短托临托服务的区域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转变。
“我们的初衷是优化资源配置,做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相融合,让优质养老资源可以覆盖到更广的人群。”锡山区民政局相关人士介绍,预计到今年底,这样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将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此前,东港镇有两家公建养老院。这两家养老院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均为平房结构,设施陈旧。随着部分房屋逐渐沦为危房,在新养老院建成前,可用床位仅剩100多张,远不能满足当地老人的养老需求。
如今的东港镇养老院,6层建筑窗明几净,各类设施一应俱全。院内不仅有宽敞明亮的居住房间,还配套了康复训练室、娱乐活动室等多功能区域。与传统养老院不同,这里还融入智能化服务供老人选配,比如毫米波雷达,可实时监测老人的呼吸、心跳、睡眠等情况,一旦有异常情况,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以前的养老院设施旧、服务单一,现在住这儿,生活方便不说,还有专业医护人员照顾,我们做子女的也放心。”王阿婆的儿子感慨道。
东港镇养老院院长李灵玉介绍,2楼以上是养老院,1楼则是日间照料中心,如此布局,实现了资源共享。如居家老人也可享受养老院测量血压等医疗服务,住院老人也可以下一楼参加多种文娱和健身活动,和非住院的老朋友交流等。
除已投入使用的东港镇养老院与羊尖镇养老服务中心外,今年下半年,锡北镇养老院、云林里项目、鹅湖镇养老院也将陆续竣工,这些项目都兼顾了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居家养老的需求。
锡北镇民政部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过去锡北镇的养老院设施陈旧,只有100多张床位,几乎没有医疗服务,如今选址原八士卫生院区域异地重建,有2栋6层主楼,还配套裙房用作社区居家日间照料中心,总建筑面积超2.5万平方米,设置床位500张,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区住建消防验收,其他各类验收正在推进中。
此外,云林里项目包含1栋19层酒店式养老公寓,配备300张养老床位与商业服务配套,目前精装修正在施工中。鹅湖镇养老院目前各类验收工作有序推进,280张床位将及时服务周边老人。
据悉,这三家机构预计今年底投用,届时,锡山区养老机构使用床位将比“十四五”初期净增868张,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将大幅提升。
“我们通过项目打包、专项贷款等方式,有效破解养老设施建设的资金难题。”锡山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鹅湖镇养老院、锡北镇养老院、东港镇养老院等养老建设项目统一打包,形成普惠养老项目,通过与农业发展银行合作,申请地方专项债等方式获取专项优惠利率贷款;建设模式上,由区属国企锡山城发集团统一推进新建项目;运营模式则积极探索公建民营,通过竞选招标,从知名养老运营服务机构中优中选优,深度参与项目方案设计,为后续运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