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江阴,这座有着深厚历史底蕴和忠义不屈精神的城市,在抗战烽火中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江阴发布”微信公众号推出“江阴抗日英雄”系列报道,通过挖掘史料、走访后人,还原感人事迹,让英雄形象更鲜活。让我们一起聆听英雄故事,汲取奋进力量,传承不朽精神。
在长泾老街
一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静静矗立
其标志性的“黄石山墙”格外醒目
这便是江阴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大烈故居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出身望族的张大烈以短短29载生命
为抗日事业燃尽光热
谱写了一曲赤诚报国的壮歌
张大烈
张大烈生于1911年,天资聪慧且勤奋好学,18岁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专业,随即赴法国国立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专攻雕塑。学成归国后,他携波兰籍妻子司爱伦回到家乡,兴办教育。1937年江阴沦陷,长泾初中校舍被毁,张大烈与妻子毅然捐卖田产,抢修校舍,让学校得以尽快复课。1939年起,他担任长泾中学校长,其间不仅坚决拒绝伪政权开设日语课的要求,更积极投身抗日救国事业。
据张大烈故居讲解员朱晓桦介绍,1940年6月,“江抗”部队抵达蒲墅里,谭震林听闻长泾有一位留法学子张大烈,便亲自登门拜访。在谭震林的鼓励与启发下,张大烈积极参加“江抗”会议,在学校、龙园茶馆等地积极宣传抗日主张,号召百姓投身抗日洪流。
因多次在中小学及群众集会上斥责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热衷摩擦的行径,张大烈引起了“忠救军”澄锡虞特派员包汉生的猜忌与仇恨。朱晓桦说,凭借张大烈在长泾的威望,越来越多百姓心向“江抗”,这让包汉生极为恼火。面对包汉生的恐吓威胁,张大烈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坚持参加“江抗”各项活动,在学校演讲、发放传单,并为“江抗”传递消息。1940年8月30日,包汉生命令3名党徒在龙园茶馆对张大烈下毒手。“随着3声枪响,这位年轻的抗日英雄倒在了血泊中,为抗日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朱晓桦痛惜地说。
张大烈的英勇事迹令人铭记,其妻子司爱伦的高尚品德同样为人敬仰。据朱晓桦讲述,张大烈牺牲后,谭震林送来200块银圆作为抚恤金,司爱伦强忍悲痛婉拒:“‘江抗’战士赤脚行军,菜汤下饭,我怎能收下这笔钱?还是留着给战士们打仗用吧。”随后,“江抗”部队厚葬了张大烈,并为他举行追悼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大烈被追认为烈士,以慰英灵,激励后人。
△张大烈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