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原来非遗还能这么玩!”在兴化市首届非遗展演周的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展示区,一位年轻观众兴奋地抚摸着模型船,眼中闪烁着惊喜与好奇。
这场以“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正青春”为主题的文化盛宴,不仅让古老非遗与青春活力激情碰撞,更以鲜活的姿态走进了年轻人的视野,集中展示了兴化1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独特魅力,镌刻下文化传承的深刻印记。兴化,这座千年水乡,正以非遗为纽带,连接起传统与现代、古老与青春,绘就文化自信与城市发展的新画卷。
非遗与青春碰撞激发传承活力
兴化,这片被水滋养千年的土地,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非遗资源。这里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代表性项目21项,每一项都是水乡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文化的传承。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茅山号子,宛如一曲悠扬的水乡民歌,源于古代先民的劳动生产智慧。那质朴而富有韵律的呼喊,凝聚成自然且充满生命力的旋律,仿佛能让人穿越时空,感受到水乡人民辛勤劳作的场景。尽管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茅山号子依然在传统节日和文化活动中被传唱。如今,一群年轻的非遗爱好者自发组织了茅山号子传承小组,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号子的演唱技巧,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学习心得和表演视频,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年轻群体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他们就像文化的使者,将茅山号子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让这一传统艺术深深扎根于水乡人民的心中。
竹泓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则以古法造船工艺再现了水乡智慧。2008年,该技艺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兴化市首个“国字号”非遗代表性项目。走进竹泓镇的木船制造工坊,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老匠人们手持传统工具,专注地雕琢着每一块木材,那熟练的动作和专注的神情,让人不禁感叹传统技艺的魅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他们有的是木船制造世家的后代,有的是被这一技艺吸引而来的外来青年。他们将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工艺相结合,开发出了一系列适合现代旅游和休闲的小木船产品。如今,竹泓镇年均生产小木船近4000条,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渔业作业、内河运输及旅游观光等领域。木船制造已发展为当地核心富民产业,带动超2000人投身产业链上下游。这些小木船不仅成为传播兴化非遗技艺的流动名片,更在年轻人的手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非遗与青春碰撞实现跨界实践
在兴化,非遗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古老技艺,而是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与青春元素激情碰撞,绽放出绚烂的时代光彩。
在首届非遗展演周上,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与时尚的跨界盛宴精彩上演。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沙沟板凳龙舞、板桥道情、兴化淮剧以及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茅山号子等非遗节目创新融入T台大秀。舞者们身着融合了传统非遗元素的时尚服饰,在T台上翩翩起舞,将非遗的韵律与时尚的节奏完美结合。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既感受到了非遗的深厚底蕴,又领略到了时尚的无限魅力。一位观众说:“以前觉得非遗很古老、很遥远,没想到今天能看到这么时尚、这么有活力的非遗表演,真是太惊喜了!”
非遗的创新触角还延伸至更广阔的领域。兴化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解善彪精心创作剪纸作品,将代表泰州吉祥物的“鹿”与扬州祥瑞的“鹤”变成绿茵场上的足球健将,以传统中国红为主调渲染赛场的火热。作品不仅是对赛事的美好祈愿,也是一次文化创新实践。解善彪说:“我希望通过这种跨界融合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兴化剪纸,让传统剪纸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他的影响下,一群年轻的剪纸爱好者也纷纷加入到创新实践中来,他们将剪纸艺术与动漫、游戏等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作品,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非遗与青春碰撞铺展未来画卷
非遗传承和创新不仅守住了文化根脉,更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兴化,非遗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注入了新的活力。
每年清明时节,茅山的水上赛道都会上演会船盛景,成为赋能城市发展的文化支点。几十条小船在河面上竞渡,船上的选手们奋力划桨,岸上的观众欢呼雀跃,场面十分壮观。这一传统民俗活动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还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会船民俗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当地投入近500万元启动环境提升工程,通过系统性改造激活非遗场景的城市发展价值。如今,会船民俗从传统节庆活动跃升为城市文化IP,成为兴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同时,当地还积极培养年轻的会船选手和民俗文化传承人,让这一古老的传统活动在年轻一代手中继续传承下去。
龙舟文化作为千年水乡符号,也通过水上运动中心的活化利用,焕发出新的生机。兴化市将传统龙舟赛升级为“非遗+体育+旅游”的复合型业态,游客可以观看精彩的龙舟比赛,体验划龙舟的乐趣,还可以参观龙舟文化展览,了解龙舟的历史和文化。一群年轻的创业者看到了其中的商机,他们在水上运动中心周边开设了特色民宿、餐厅和手工艺品店,将非遗元素融入产品和服务中,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让非遗技艺在农文旅融合中转化为共富动能,为城市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从技艺传承到跨界融合,再到城市发展赋能,兴化正以非遗为媒,引领着千年水乡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未来,兴化将继续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培养更多年轻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和爱好者,让非遗在青春的接力中不断传承和发展。同时,兴化还将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文旅、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书写文化自信与城市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