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做好惠老助餐“一餐饭”,是老人所需、家庭所需,是一座城市为老情怀的扎实体现,也是建设全龄友好型城市的必需。
近年来,无锡始终坚持以人民满意为最高标准,加快完善惠老助餐服务体系,努力推动惠老助餐服务办得“叫好又叫座”。
今年以来,我市惠老助餐在原有基础上,不仅进行了扩容,更有创新与迭代,多方合力让“一餐饭”从有向优,让“舌尖上的幸福”真实可感。据悉,目前,我市累计建成助餐中心157家、社区(村)助餐服务设施709处,构建了“街道(镇)助餐中心+社区(村)助餐点+送餐上门”三级服务模式,日均服务约2万人次,今年以来累计服务超240万人次。
“一餐饭”的“锡式厨艺”优化的过程
折射着无锡
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一次次探索
而各方契合老人需求的精心、贴心之举
正推动着“一饭入心”
成就着无锡老人的
晚年生活“幸福食光”
翻开2025年为民办实事项目清单,惠老助餐服务扩面有具体的量化指标——优化提升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5家、社区(村)助餐服务点50家。
事实上,无锡对老年人“一餐饭”的发力已持续数年。
“十四五”以来,我市将老年助餐服务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2022年,全面开展“锡心香伴”老年助餐服务攻坚行动,作为全市“千名干部百项攻坚行动”重要项目强力推进。其间,先后出台《无锡市社区(村)长者助餐点建设规范指引》《无锡市养老机构膳食服务工作指引》《推进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无锡市“锡心香伴”惠老助餐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不断推动“一餐饭”的温暖抵达。
到去年底,我市实现有助餐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服务可及率100%,比省定目标提前一年完成攻坚任务,着力打造的“15分钟助餐服务圈”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就餐服务。
亲历此过程的人知道
实现这一目标比想象中更为不易
助餐点位如何选址、
助餐服务怎样开展、
政府如何精准兜底……
一系列考量的背后
是用心用情的为民情怀
位于北桥社区稻香新村的“梧桐里”幸福餐厅是滨湖区河埒街道的区域性助餐中心,开业后,这里成了周边居民吃饭的好去处,“一抬脚就到”是其优势之一。据介绍,稻香新村中常住居民不少是老年人,坐落在小区中心位置的“梧桐里”,让不少老人实现“下楼就有现成饭吃”。
▲“梧桐里”幸福餐厅
前阵子,家住滨湖区华晶新村的黄老伯不小心摔了一跤,右手受伤,年过八旬的他是独居老人,一时间吃饭成了问题。“之前就听社区的工作人员说有助餐,但助餐点离家有段距离,我现在行动不便,没法取餐。”得知黄老伯的难处后,产山社区工作站副站长颜雪皎安慰他不用担心,社区有志愿者可以送餐上门,每餐另加3元。黄老伯当即预订了每餐20元标准的套餐,包含2大荤1小荤1素菜,如今每天都能吃上热乎饭,“孩子曾提出让我和他们同住,但我在这里住了大半辈子,舍不得。”
▲产山社区惠老助餐菜单
为了“一餐饭”越来越贴近老人,全市都在探索着“贴心之举”,除了志愿服务,有的试行专线接送,有的让老人之间相互“带一带”等等。
比如,现在新吴区新安街道助餐中心每天要为辖区内的高龄、特困、低保、残疾等11类特殊困难老人准备1大荤1小荤1素菜的13元套餐,这些老人仅需自付3元—8元不等,由街道招募的老老互助队送餐上门。目前特殊困难老人每天的送餐量稳定在150份左右。
“一餐饭”的厨艺高不高超
还得看有没有动态把握
食客们的需求
尤其是老年食客的需求
需要精心匹配
▲惠源·耘林大食堂(天一店)
今年3月,惠源·耘林大食堂(天一店)在惠山区堰桥街道正式营业。这是惠山区继“惠爱厨房”后做的另一项惠老助餐服务的尝试。
此前,惠山区在全区统一部署,新建或改建中央厨房和爱心餐厅,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菜品并分装,再配送至爱心餐厅,餐厅和点位需满足老人步行15分钟能到达的要求。此举满足了辖区内不少老人的用餐需求,然而,一些老人却不愿意吃套餐。为此,国企惠源集团和民企耘林集团联手创办的这个“大食堂”,创新采用“公建助餐设施,市场承接运营,志愿者做补充”的“1+1+1”模式,除盒饭套餐外,还有丰富的自选菜品,录入助餐系统的60岁至79岁老人就餐享8.9折优惠,80岁及以上老人享8.5折优惠。
这个大食堂已有不少“老”客户。林女士的父亲92岁高龄,一直为吃饭问题伤脑筋,“社区有套餐但菜每天都是固定的,耘林这里菜品选择多,又是小份菜,一开业就给他办了充值卡,现在他几乎每天都来吃。”负责人于倩倩介绍,每天大食堂供应三餐,“早上有早面,中午约有50种菜品。老人用餐集中在早餐和午餐,大部分选择自选菜,一顿饭人均花费20元—30元。”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多家国企加入“惠老”行列,大饭店的滋味也走进社区。
由君来集团和城建发展集团两家无锡国企合力开办的君来小食堂自去年10月开业后就受到周边老年人的欢迎和认可。“不用去酒店就能吃到大厨烧的菜,满60周岁还能打8.5折,蛮灵!”不仅附近老人点赞,住得稍远一点的老人也愿意来。最近君来小食堂还推出特色餐品外摆,老人们还能给家里人带上美味。
▲君来小食堂
设在西园里小区内的夕YUAN小食光是滨湖区蠡园街道区域性助餐中心,由无锡市医疗健康集团负责运营。助餐中心设在蠡园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内,这里不仅饭菜可口,更关注老年人的饮食和身心健康,这里发挥运营团队的专业优势,针对不同营养需求人群推出多种健康膳食选择。
▲夕YUAN小食光
为了让老人吃得更丰富,越来越多的助餐点位上自选菜和套餐“并行”。更多板块则在一定数量自建助餐点位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出一点,商户让一点,老人付一点”的形式,积极争取有意向的商户加入助餐队伍。如今,小笼包馄饨店、锡帮菜馆、超市美食街……老年人的助餐选择愈加丰富。
据介绍,市民政局联合市财政局出台《无锡市级“锡心香伴”惠老助餐补贴实施细则》,每年安排320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助餐中心运营补贴,将服务人次数与运营补贴挂钩,实现“做得好、补得多、可持续”。
在惠老助餐的推进中,一些痛点也浮现出来,亟须创新思维加以突破解决。其中,一个突出的点就是:“人户分离”的老年人是否可以享受助餐补贴,以什么标准补贴?破解这项难题既是民之所盼,也是“政之所向”。
今年6月,《无锡市级“锡心香伴”惠老助餐补贴实施细则》正式施行,我市在省内率先实现户籍老年人跨区就餐由现居地市(县)区、街道(镇)保障到位。
“现在我们夫妻俩吃助餐都能享受2元补贴了!”吴女士和丈夫从新吴区搬至耘林生命公寓锡海珈苑后,常在公寓内的耘林食府吃饭,由于户籍仍在新吴区,《细则》出台前,他们无法享受常住地所在太湖街道的助餐补贴。南桥社区工作站站长王晓雪介绍,辖区内的锡海珈苑是养老型公寓,其中不少住户是无锡其他板块迁居过来的老年人,是跨区域助餐补贴的主力需求对象。据悉,申请通过后,南桥社区的人户分离老年人可以享受2元—15元不等的助餐补贴。
《细则》落地后,受益的不止老人。“跨区域助餐补贴叠加我们为业主提供的专属用餐优惠,入住公寓的老人用餐积极性会提高,此外,新政还能帮助我们辐射更多周边人户分离的老人。”耘林食府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用餐老人数量增加,对耘林食府这样的区域性助餐中心会有更实际的好处:《细则》将市区区域性老年人助餐中心的运营补贴由原来的满额即补调整为阶梯型发放补贴,补贴标准按日均服务老年人次数分为三档,其中,日均服务200(含)以上人次的助餐中心,市级每年将最高给予10万元运营补贴。
创新中还有科技的力量。我市依托“锡心医养”332平台,研发智慧助餐模块,动态更新老年助餐服务电子地图,实现助餐服务机构信息“触手可得”。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助餐体系,通过人脸识别、刷社保卡等方式,实现智能匹配补贴、自动结算抵扣、数据动态监管等功能,目前已接入743家助餐机构、覆盖率达86%,到今年年底,将实现所有助餐服务机构100%接入平台,让老人补贴更精准,就餐更便捷。
创新中更离不开“人”的力量。我市在省内率先启动第二批老年助餐员培训项目,联合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开展为期5天46课时专题培训,培训人数达95人,全面提升惠老助餐服务质效。
去年9月,我市举办第二届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技能竞赛,来自全市各养老机构、老年助餐机构的9支代表队共23名厨师同台竞技。赛场上既有技艺的比拼,也有交流学习。选手谢晶是位“90后”,在作品展示区,比赛完的她边看边用手机拍照记录,“他们的作品都好厉害,我要拍回去认真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