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垃圾有了“电子身份证” 。从本月起,无锡市正式启用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制度,全面构建建筑垃圾“产生—运输—处置”闭环管理体系,实施信息化监管。
由于城市建设需要,建设单位将建筑垃圾从产生场所移出,交付运输单位并移入利用处置场所。因此,锡城每天都在进行建筑垃圾转移活动。为确保建筑垃圾“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无锡市为每一宗新产生的建筑垃圾都赋予了“电子身份证”——电子转移联单。联单内容包括施工单位、排放工地、建筑垃圾类别及数量、运输单位、运输工具、驾驶员、行驶路线、运输时间、处置单位等信息,自运输车辆离开产生场所时开始运转,到达预定利用处置场所时结束。
电子转移联单贯穿建筑垃圾从工地离场至终端处置的全流程,产生单位、运输单位和处置单位共同承担联单运行管理,分别指定工作人员在各自负责环节进行联单信息核对、确认,各联单确认人是联单管理的直接责任人。电子转移联单整个操作过程都在“无锡城管”公众号“公众服务—建筑垃圾”小程序上完成,环环相扣,从发起到结单实现信息完整闭环。
无锡市环卫中心负责人表示,实施建筑垃圾电子转移联单制度标志着无锡市建筑垃圾治理迈入数字化监管新阶段。通过依托运输轨迹、实时核验消纳数据,将有效遏制非法倾倒、违规处置等行为,为压实建筑垃圾各环节主体责任、提升建筑垃圾治理精准度提供技术支撑。(卢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