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麦浪翻滚,机声隆隆。近日,江阴12.8万亩小麦陆续开镰收割,正式拉开夏收农忙大幕。
今天上午,在青阳镇塘头桥村的高标准农田里,多台大型联合收割机所过之处,一排排小麦被精准卷入机仓,经过切割、脱粒等工序,颗颗饱满的麦粒从出粮口倾泻而下,满目金黄,卡车紧随其后忙着装车运粮。
“今年雨水偏少,我们在农技专家的指导下,通过浅水沟灌缓解了前期旱情,保障小麦产量稳定。”华西都市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史宇杰介绍,去年该公司与青阳镇塘头桥村、里旺里村签约,对2500亩高标准农田开展标准化种植,通过科学规划农田布局、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加强农田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综合效益。
夏粮稳产的背后农机装备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悉,今年夏收夏种期间,全市将投入80马力以上拖拉机258台、联合收割机198台、跨区收割机超40台,小麦机收率将稳定在99%以上。全市目前粮食烘干机保有量为386台,烘干总吨位达到6775吨,从穗头到烘干再到仓储,麦粒几乎“脚不沾地”,实现以机收减损促进增产增收。“近期农户送到合作社烘干的小麦,含水量在12.7%至13%,容重约为800克/升,基本达到一级小麦的标准。”市林度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沈洪杰说。
实现“颗粒归仓”的同时,江阴还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通过实施夏季麦秸秆机械化还田10元/亩、夏秋两季生态型犁耕深翻50元/亩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户和企业积极参与秸秆综合利用,力争实现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持续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