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一亮,古老的南京城墙变身酷炫的沉浸式空间。“五一”假期,中华门瓮城的大型沉浸式光雕艺术演出《心印·中华门》火爆“出圈”,美上央视,并且带动了周边景区客流量的增长和商家收入的提高。
在南京,这样的文商旅融合新空间层出不穷:古建筑里可以参加“选举游戏”,还能主动给自己“加戏”;商业综合体里有小剧场,方便观众“逛街吃饭看演出一条龙”;天台上也有别样体验,边喝饮品边看魔术……
文化消费深度嵌入旅游动线与生活场景,南京,正在探索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更多可能。
中华门穿越古今——光影重构时空,明城墙变身“3D影院”
5月4日晚上6时多,中华门瓮城北门下十分热闹。“南京有城门,首推中华门……”一道光影投射到古老的城墙上,墙体上瞬间“浮现”出两位白局艺人,一位着白衫拉胡琴,一位唱着南京的城门往事,充满韵味的白局唱腔传遍城墙内外。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古今对话。《心印·中华门》包含三个篇章《中华门之源》《中华门之尊》和《中华门之光》,中华门瓮城有三重门,每进入一重门,就是一个场景,现场观众移步换景,宛如置身于露天的3D影院。
在这里,现代文明化身机灵可爱的“小元宝”,历史文明则幻化为守城人、风者、雨者、文者和武者,以及历史人物朱元璋、沈万三和刘伯温,他们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通过一言一语、一问一答、一演一唱一舞的形式,《心印·中华门》将中华门的建成、曲折、坚守、蝶变和活化重生娓娓道来,让市民和游客如同身处沉浸式剧院,全方位感受从“聚宝门”到“中华门”所经历的刀光剑影、风雨沧桑、恢宏壮丽。
《心印·中华门》还引入南京白局、戏剧、锣鼓、舞蹈、琴、阮、琵琶、马灯等多种非遗和传统文化元素,给游客带来全方位的视听享受。
“还是南京会整活!白天带孩子去了南京城墙博物馆,晚上在这里看演出,一天下来,所见所闻皆是历史,孩子边玩边学,兴趣特别高。”来自湖南的游客曹龙说。
650余岁的明城墙变身巨大的“幕布”,全息投影等数字化演绎技术让《心印·中华门》沉浸式演出火爆“出圈”,为此,央视新闻特别节目《奋斗华章 青春中国》点赞南京。
《心印·中华门》更是带动了周边老门东、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等地游客量的增长,周边的小吃、民宿、文创市集等商家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生动演绎着文化IP的商业转化密码。
古建筑里玩游戏——实景剧本游,让建筑开口讲历史故事
从三山街地铁站出来,走进老城南金沙井36号——清代嘉庆年间成立的崇善堂旧址,一场选举正在进行。这本是一次普通的崇善堂总经理选举,然而,这次选举,会聚了五位身份迥异的候选人。过程中,观众在扮演候选者的演员的带领下,剖析剧情,层层解谜,找出“坏人”,投出“好人”,玩家的决策影响故事的走向。
这就是《南城奇遇记》,一个发生在古建筑里的沉浸式戏剧演出。
将戏剧“搬进”古建筑,对于该剧导演陈尧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此前,他和团队打造的《金陵往事——秦府疑云篇》就将故事场景设定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秦状元府。
戏剧的加入,为游客构建起多感官、多维度的文化体验空间。“现在的游客不会随便消费,而是精准消费。”陈尧表示,大多数人不再满足于观光式旅游,而是希望能够深度体验与当地历史文化有关联的内容。
“五一”期间,该剧共演出9场,平均上座率超60%,超过70%的观众选择花更高的价钱购买体验感更好、拥有更多互动环节的VIP票。
“前四天每天两场,最后一天考虑游客返程,只安排了下午3点的场次。”陈尧说,他发现,越来越多的中老年游客和亲子人群成为受众群。
“我们来自北方,第一次参加这种沉浸式选举游戏,太有趣了,结束后还给我们发小卡片,可以更好地了解这栋建筑的历史和曾经发生的故事,体验感非常棒。”演出结束后,一对50多岁的夫妻赞不绝口。
陈尧介绍,根据他们的统计,如今,外地游客的占比越来越高,很多观众是在周边游玩后临时起意决定购票体验。“区别于其他的大舞台、小剧场,我们最大的特点在于剧本和演出地点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与南京深度‘捆绑’的,这也让越来越多追求体验式消费的人走了进来。”
商场里看喜剧——爆笑舞台嵌进购物中心,吃喝玩乐一条龙
“氛围太欢乐啦!”“舞美很赞,一整个沉浸。”“剧情连贯又超级抓马。”……“五一”期间,在鼓楼紫峰购物广场,开心麻花沉浸式爆笑喜剧《空降未婚妻》又成功“收割”一批粉丝。
故事的主人公顾嘉楠有点儿“忙”,作为留法归来的“时间管理大师”,他“一脚踏三船”,周旋于三位空姐未婚妻——泰国空姐泰拉、韩国空姐英娜与日本空姐美优之间。一场台风引发的航班停航,让三位空姐意外相遇,顾嘉楠与发小霸霸、佣人费阿姨不得不上演“谎言保卫战”。
紫峰购物广场3楼兜兜米新空间,是很多年轻人口中“会带来欢笑的地方。”此前,开心麻花沉浸式力作《疯狂理发店》在这里演出了400余场。
各种新玩法进入商业综合体,吸引了更多客流,也推动了餐饮等其他消费,实现“吃喝玩乐一条龙”。
“商场里的小舞台有自身的优势所在,观感和体验感都更好,能近距离地和演员接触。而且在商场里吃喝玩乐都非常方便,所以很愿意来。”市民袁进说。
《空降未婚妻》南京站出品人翟卫星表示,和艺术作品相比,这更像是一种文化消费商品,不仅能拉近演员和观众的距离,还能让更多从未接触过话剧的普通市民走进剧场,推动整个演出市场的繁荣。
“《空降未婚妻》‘五一’期间场场爆满,观众反响非常不错,未来也会在这里长期驻演,成为撬动文化消费的新场景。”翟卫星说。
天台上看魔术——美食美景伴演出,为生活注入更多能量
5月8日傍晚6时多,“95后”白领章琪下班后和朋友来到长江路101号南京文化艺术中心,按下电梯,直达7楼天台。
电梯门打开,乐队歌手的曼妙歌声传来,循着声音走进天台,绿植森林、霓虹灯光、落日余晖扑面而来,“没有天花板”的独特场景让他们眼前一亮。
建设于2000年的南京文化艺术中心,7楼天台多年来一直未被开发利用。去年4月,由南京市文投集团与奇幻森林魔术文化产业集团打造的“奇幻天台百老汇”项目入驻。独特的“高空视角”让这里迅速在各大社交平台“霸榜”,成为热门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作为南京首家将魔术和沉浸式互动以及餐饮、地方文化深度融合的特色新空间,这里不仅有以南京地方特色鸭子为元素进行深度创作的沉浸式互动魔术剧《你好鸭》,还有承载着“80后”“90后”两代人童年记忆的沉浸式互动亲子魔术剧《8090星球之魔法时光机》,此外,还有观众能零距离接触并参与互动的近景魔术秀《奇幻秘社》。
“怎么样,这地方不错吧,走,先去喝点东西。”章琪领着朋友走到天台咖啡,坐在户外露台上,以绿植和火山石风格打造成的城市绿洲让人顿感自然与都市的完美融合,“刘小天”乐队带来的live show(现场表演),像是南京夜空下的一阵温柔晚风。
走进欧式风格的魔术酒吧,除了能体验到百老汇复古风格的特调酒饮和特色饮品,还能近距离观看吧台魔术师的精彩表演,感受魔术带来的神秘与惊喜。
“这里最大的好处是等待时间被充分利用,一点也不会觉得等得无聊。”章琪表示。
在等待美食的过程中,各类文化演出大大提高了顾客的体验感,同时无形中也带动了更多消费。
“‘五一’假期,我们推出了30场大小剧目演出和10场节日活动,累计接待顾客超过5000人次。”南京文投集团规划与投资发展部向芬说。
在寸土寸金的新街口地区,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挖掘新的消费潜力?“奇幻天台百老汇”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作为南京文旅特色项目的代表,“奇幻天台百老汇”不仅是一个融合了咖啡香醇、酒吧风情与魔术剧场神秘魅力的综合新空间,更是目前市场上将文化艺术与餐饮项目融合的新探索。
【记者手记】
全新空间重塑文旅消费版图
近年来,伴随着情绪消费、深度体验兴起,消费场景不断迭代升级。南京的文旅消费市场早已不再是“看一看”“买买买”,而是被重新解构成一场关于文化、情感与自我表达的沉浸式体验。
在南京,更多有趣好玩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不断搭建,“内容+体验”正激活消费新动能,激发消费新需求。
当“情绪价值”成为消费决策的关键变量,当“深度体验”重构文旅消费的底层逻辑,一系列文商旅融合的全新空间,正在重塑文旅消费版图——文旅消费不再是走马观花的“到此一游”,而是演变为可沉浸、可交互、可增值的文化叙事与情感共鸣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