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香伴着书香浮动,坐在露营椅上品茗读书,这一刻,春风拂面,读书有了发自内心的热爱;
登上“半两·扶光”咖啡简餐吧,在现代木结构工艺打造的休闲空间内,透过10米落地玻璃赏古运河风光,看游人千姿百态,好不惬意;
北仓门1938码头与时尚有趣的“文创外摆集市”今昔交融,水上皮划艇与古运河“水岸一体”餐厅即将上线……
无锡人的古运河东门段“活”了♥♥♥细心的市民感受明显这个春天古运河东门段焕新开放后徒步、读书、市集、商业互动等频频出圈、热度不减
承载千年文脉的古运河和无锡人记忆的老东门正以开放、互动、创新姿态融入城市“脉动”重新焕发“年轻态”
变化的背后是城市更新运营者对古运河“全生命周期”更新的一张蓝图绘到底是“讲好故事+文化磁场+互动商业”的城市更新样本的生动实践从“看景”到“读城”正在古运河畔悄然呈现
让焕新改造讲好“无锡故事”
古运河东门段“火”了,实属必然。
“车来船往老东门,百年工业发祥地”“北仓艺汇,潮玩老东门”,漫步修缮一新的古运河东门段,最引人注目的不是大拆大建后的“繁华”,而是处处可见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叙事。
知名自媒体博主“我的无锡我的城”这样形容焕新后的古运河畔:这座始建于1895年的码头,不仅是无锡民族工商业的起点,更是一部活着的城市史诗。
“业精于勤荒于嬉”,从一百年前的实业报国,到如今的文化地标,古运河东门段焕新呈现后,业勤码头成了热门打卡地,站在码头瞭望古运河,一船船棉纱装船外运的繁荣盛景恍若眼前。
近日,河畔的“半两·扶光”咖啡简餐吧热度飙升,端一杯咖啡坐在二层沿河阳台上,目光立即被广场中央地面上雕刻的无锡“龟背”老城地图所吸引。
细看发现,这张铜雕地图同时也是一处音乐喷泉,并且每个泉眼都对应环城古运河沿线的一处文化地标,可谓匠心雕琢。
借历史场景讲“无锡故事”在古运河畔展现得淋漓尽致
沿着环河步道细品,庙港桥下重现庙港剧场,老旧放映机启动的瞬间,似乎能听见“码头号子”;
亭子桥下,无锡工商文明繁星闪耀的历史人物成为文化墙上的赫赫有名的“高山仰止”;
古运河东门段慢行步道上的“最美学径”广受赞誉。
这段挨着连元街小学保利分校的花园步道,集儿童友好、乐学教育和文化休闲于一体,竢实小花园就藏在最美学径中。
“竢实”取自连元街小学前身“竢实学堂”,“尺子趣味坐凳”、卡通秋千座椅,古今文化相互交融,学生上下学路上,沿着明快色彩的“最美学径”,既可随时驻足游乐玩耍,又能在寓教于乐中感受百年传承文化,家长还能在精心打造的现代木结构北仓门驿站中等待孩子放学……
“我们把历史文脉的解读作为更新的前置条件。”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用现代更新手法活化历史记忆,让沉睡在古运河畔的历史“站起来”,以“一河两岸”整体做文化规划,共梳理出47处文化记忆点,通过“微介入”手法将历史要素转化为可感可知的体验场景,“针灸式”改造让一砖一石、一景一亭都成为传播无锡故事的载体。
让互动商业提供“精神共鸣”
4月26日,一场“书香梁溪”全民阅读活动在古运河畔业勤码头“半两·扶光”综合空间举办。当纸张翻动在焕然一新的古运河畔滨水空间,热情的市民在书香中触摸千年运河与百年工商文化的交融,一场可感知、可互动、可传播的沉浸体验让城市更新变得立体生动。
“这有故事,请你来品。”
在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看来,城市更新尤其文化街区改造,绝不仅仅是硬件的修复焕新,而是通过商业场景重构、文化记忆唤醒、社群关系再造,让片区成为承载城市风情、提供市民“情绪价值”的精神地标。
这一理念在古运河东门段的运营开发中得到印证。
沿着古运河东门段漫步,“半两·扶光”“槐醉”等咖啡馆、茶室、轻食店沿途点缀,随手点一杯现萃好茶,仰坐藤椅上品茗看景,繁忙都市中的“小确幸”令人陶醉。
实际上,河畔每家店铺的选址和装饰都十分考究,“半两·扶光”钢木结构二层建筑造型恰似百年前业勤码头的货船回归,“槐醉”茶室背靠古运河畔五棵精心修缮后的百年槐树之一,寓意生生不息。
让古运河环线真正成为“走得进、读得懂、坐得下、玩得爽、能共情”的城市“微度假”胜地,考验着运营者的智慧。
“五一”假期,古运河东门段人流如织,业勤苑码头,一艘29米长的全景玻璃水上餐船惊艳亮相,游客从岸上到船上,从感官到味蕾,360度感受无锡之美。
不止于此,业勤苑码头至亭子桥附近水域还将引入皮划艇和桨板划行等水上运动,打开古运河及沿岸文旅新天地。
“用‘弹性’创新的商业形式、巧妙时尚的文化介入让市民爱上古运河,愿意走进来。”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城市更新的原则之一是因地制宜,对古运河东门段而言,文化、历史和工商都是她显赫的标签,围绕这些打造开放的“商业盒子”、流动的主题“外摆经济”,让商业与文化契合,培育在地文化消费新生态,传递无锡特有的生活方式。
让持续更新构筑“幸福体验”
“吃完饭,古运河边遛个弯,小风吹着,有健身设施、有凳子、有美景、有音乐,河中央还有游船,年轻人三五成群坐在河对岸咖啡吧里,透过落地玻璃观风景、谈人生、谈理想,这样的街头才是无锡该有的氛围。”
前几日,博主@小狼汪汪拍下晚饭后在古运河东门段畔散步的情景,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这应该就是幸福吧!”
无独有偶,博主东林@9263随手拍下一组古运河东门段夜景,迅速得到粉丝回应:
“白天优雅娴静,夜晚两岸灯光美美哒,婀娜多姿!”
“傍晚结伴在古运河畔散步,有雅兴时还能坐下喝杯咖啡,听听音乐,一定使你心旷神怡。”
“古运河东门段重回巅峰了,内涵优雅又时尚可玩,无锡人的幸福谁懂啊?”
一条条市民发自肺腑的评论,凸显了市民对古运河东门段更新的认可。
持续的软更新正为无锡打造一环“活着”的古运河“生活带”,构筑城市“幸福体验”。
眼下,在古运河东门段,除了敞开式“商业盒子”,不同主题的文创市集带来非遗、创意、网红产品,既能购买还能参与制作,与主理人一起学习指尖绝活,释放都市疲惫感。
“规划阶段即预留30%弹性空间,为未来业态迭代做好准备。”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城建梁溪相关负责人说,比如,后期增加的音乐朗读共享空间、水上运动文化客厅等,都是按照市民喜好动态调整的业态组合。
“一路走来,越发体会到,只有让市民游客深度参与的城市更新,才能做到群众心坎里,市民的真实感受和反馈,才是对城市更新作品最好的打分。”
无锡城建发展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21年太湖广场、友好园更新开始,到梁溪河、运河艺术公园和古运河东门段,集团在探索中总结出“问需、问计、问效”于民的“三问”更新法,精心打磨出一幅幅群众满意的更新画卷。
“就像运河水系自身的代谢更新,我们希望这个片区能持续生长。”
在业内专家看来,从硬件改造到内容运营,从片区焕新到体验升级,古运河东门段过程性、参与性、持续性的更新模式打破了传统更新“建成即巅峰”的困局,构筑了可持续更新模式。
正如游客在北仓门1938码头上的“时光信箱”里留言:“在这里,无锡人的幸福体验具象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