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巨头接连落子、重大项目密集开工、产业生态持续升级,进入二季度,常州高新区正以全速“奔跑”的姿态,奋战“双过半”、实现“全年红”。
从一个项目的单点突破,到整个产业生态的全链赋能,在常州高新区“四新两智”产业集聚效应全面释放,外资“强磁场”再显锋芒。一个个产业加速成长、不断壮大,产业韧性不断增强,新质生产力加速爆发。
从高端装备到新能源产业,从外资首投到园区提速……燃动的四月,一个个项目如星火落地,点亮常州高新区的产业版图。
4月1日,凯士比阀业二期工厂投产,核心产品Mammouth系列蝶阀最大口径达4米,不仅填补了国内超大型阀门制造的技术空白,更将形成“高新智造—全球供应”新格局。 4月2日,由芬兰美卓投资成立的宝创工程机械(江苏)有限公司实现“当年落户、当年投产”。项目总投资1亿元,将年产各类整机设备500余台(套),其中50%出口海外,年销售额预计8亿元。
4月3日,全球自动化领军企业伊玛谢林集团与常州高新区签约,建设高端木工机械装备中国基地项目。作为其在华首个生产基地,满产后预计年销售额达3亿元。从2008年伊玛谢林集团在常州高新区成立贸易公司,到今年4月投资成立生产制造型企业,伊玛谢林深耕中国市场的转型印证外资对常州的信心。
4月11日,常州高新区首家比利时企业——杜尼迪亚(常州)升降设备有限公司在滨开区粤海工业园正式投产,完全达产后预计产值超1亿元。
杜尼迪亚集团是欧洲排名第一的尾翼升降机制造商,常州基地是其首个在华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杜尼迪亚常州工厂总经理王峰表示:“常州高新区产业功能配套齐全,我们可以在2小时车程内找到完整的供应链,通过引进欧洲先进技术,与本地合作伙伴一起携手共创智能物流装备行业新篇章。”从德企“智造”填补国内空白,到芬兰“隐形冠军”跑出“高新速度”,再到欧洲百年工业巨头积极转型,跨国企业为何对这里情有独钟?
截至目前,全球68个国家和地区的跨国公司在常州高新区设立超2100家外资企业,其中36家世界500强企业。近五年,常州高新区增资外资企业累计达166家,增资金额33.43亿美元,年均增速7.25%。
外资纷至沓来,是认可,更是信心!常州高新区“链式招商+资本招商+场景招商”三箭齐发,打造长三角外资投资优选地。
美卓建筑骨料事业部副总裁毛瑞利表示:“一年前还在考察合适的地点,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现代化的车间,并已经开始生产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佳绩,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鼎力支持,我们今年还将推出两款新产品。”
常州历史上、江苏近年来单体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安赛乐米塔尔-中国东方集团新能源软磁材料项目已顺利完成备案,预计两年半后投入商业运营。安米集团是新能源软磁材料领域的行业领先者,此次落地的项目投产后将主要生产高性能新能源软磁材料,致力于打造全球一流的新能源软磁材料4.0标杆工厂、绿色工厂和研发基地。
重大项目“抢跑”开工、接踵而至的热潮背后,是一个区域产业集群“量质齐升”的最直观反映。
从“量”的维度看,这片508.91平方公里土地上,正上演着产业能级的持续跃升——2022年到2024年,常州高新区共招引“四新两智”产业项目267个,总投资额近2000亿元,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的磁吸效应。
从“质”的突破看,产业规模正经历从“集聚”到“集群”、从“制造”到“智造”的蝶变升级。
4月16日,在取得“五证五书”一天后,市重大项目常州富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智能控制系统PCBA研发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开工奠基,实现“拿地即开工”。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计划打造年产200万套汽车PCBA控制器的智能化生产线,并配套建设高水平的研发中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约6.5亿元,为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近年来,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快速发展,集群规上企业超900家,产业集群效应逐步显现。作为常州高新区的优势产业,1-3月全区该产业链企业合计完成产值278.5亿元,同比增长18.5%。
今年全国两会上,“具身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今年全球科技界的新热点,具身智能机器人是该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实体,正加速产业“进化”。
江苏骠马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其自主研发的“基于变电站仿生操作机器人视觉定位引导方法”正式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这项创新技术将人工智能视觉与机器人控制深度融合,为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在调试车间,搭载该技术的仿生机器人正自主完成设备操作。机器人通过多角度摄像头实时采集设备图像,机械臂精准识别并旋动控制柜上的红色旋钮,顺利完成作业。“以前这种带电操作需要两名持证电工配合完成,现在机器人可以独立完成且全程录像留痕。”骠马科技电网事业部执行总裁陈剑表示。
富兴微特电机项目目前已全面进入电力电缆铺设和电气管网安装阶段,预计今年7月设备进场。据悉,该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微特电机960万台的生产能力,重点应用于机器人、医疗、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江苏富兴电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专业生产全系列伺服电机、直流无刷电机、混合式步进电机及相关的驱动器,年生产各类控制电机600万台以上。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有授权专利50多项,在国内细分领域排名前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企业所生产的电机主要应用于机器人的下肢,目前,上肢的关节模组电机和灵巧手也在和客户共同研发中。
企业服务“靠前站”、项目审批“一日结”、政策扶持“精准达”……在常州高新区,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强助攻”!
眼下,江苏康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流感和狂犬疫苗目前已通过报批流程,进入关键的产品上市阶段。“好在政府帮忙协调,帮我们把‘停气’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康润生物总经理周兴说,受附近市政施工影响,今年4月企业沿线道路的管道设施原本要更换,届时生产所需的水、蒸汽供应都将受到影响。常州高新区积极协调新的供气方,将停气时间改到了8月企业集中放假、检修设备的时间,将损失降到最低。
不止于“解决问题”,更在“超前布局”。作为常州对外开放的高地,常州高新区以“有解思维”“靶向服务”破解发展命题,用一系列组合拳推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向更高能级迈进。
面对国际贸易新变局,常州高新区各局办、板块心系外资外贸企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区经发局组织对全区176家“1115”和进出口重点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量身定制政策宣讲内容;针对区内部分企业面临“不出海,便出局”的现实困境,区商务局在调研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堵点难点后,举办专题培训为拟出海企业保驾护航;滨开区商会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在出海、招聘等方面为企业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一企一策”提供全流程金融支持……
常州高新区将一如既往当好“店小二”,迭代提升“招推服一体化2.0”工作机制,力争更多项目“签约即启动”“拿地即开工”“竣备即投产”。总投资1.5亿元的纳诺达克电子微电机及驱动控制器研发制造项目,“六证五书”一日办结,成功实现“拿地即开工”。 截至目前,常州高新区9个省重大实施项目已开工7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5个,新建项目开工率71%;在库市重点项目完成列统投资37亿元,新申报入库项目17个,开工项目10个,竣工项目5个;181个区重点项目已开工在建120个。今年以来,已有5个重点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
从“跨国贸易”到“本土智造”,从“单项冠军”到“生态集群”,常州高新区正以开放之姿、创新之力、服务之诚,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