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要打‘官司’,没想到综治中心直接帮我解决了。”近日,刚完成矛盾调解的市民小王激动地说。此前,因工伤赔偿争议,小王来到江阴市综治中心寻求帮助。在“澄薪无忧”工作室调解员的组织下,市综治中心为小王提供了专业的法律咨询,并联系进行仲裁,最终成功化解纠纷。
近年来,江阴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最多跑一地 ‘澄’心解民忧”品牌,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等重点,全面提档升级市综治中心。2024年,市综治中心共接待来访群众2335批3788人次,群众安全感稳步提升。
焕新启用的市综治中心深度聚合政法单位、行业部门及社会力量,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单位常驻,住建、总工会等18个行业主管部门和群团组织轮驻,6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6个品牌工作室等专业组织和社会力量入驻,未进驻部门也随时待命、随叫随到。市综治中心还特别引进青少年权益保护、心理服务等社会组织,强化涉校矛盾风险联动处置,着力压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市委政法委副书记袁春霞告诉记者,针对入驻单位,市综治中心细化职责清单,建立并完善首接负责、联动处置、研判预警、协调调度、督办评价等机制,实行“日信息交换、周分析处置、月研判报告”管理模式,推动各相关单位依法履职、形成合力,确保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理、每一项诉求都有人推进。
实现人民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需向科技借力。“我们强化智慧赋能,研发应用群众来访登记处置系统,汇聚多渠道、多类型、多领域矛盾问题。”袁春霞告诉记者,该系统具有查询关联信息、跟踪业务处置、综合分析研判、全程督办调度等多个功能,确保矛盾纠纷“件件有回音”。同时,依托市镇村三级综治网络,构建“调解优先、分类流转、多方联动、联合化解”的递进式解纷体系,按照来访事项分流规则实行“三级调处”。
此外,市综治中心在治安防控上“三管齐下”,人防、物防、技防协同发力,在学校、医院等场所试点打造“最小应急单元”,实现突发情况“秒响应”;在社区,民警与网格员“肩并肩”,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无论是纠纷调解还是隐患排查,全力做到事事有人盯、环环有人抓,为城市装上“安全锁”。
如今,随着市综治中心成为服务更多群众的窗口、化解更多矛盾的前沿阵地,“有矛盾就找综治中心”正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我们将充分发挥调解能手、行业专家、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的作用,便捷、高效服务群众,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县域示范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袁春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