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13日深夜,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的“奥运会”——第34届德国慕尼黑宝马展落幕,所有参展机械鸣笛向盛会作别。在一周的展销中,徐工集团“摘金夺银”,用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的系列新品赢得国际客户广泛认可,也用一体化解决方案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叩开“欧洲之门”。
从云龙湖畔到莱茵河岸,从1992年仅带着图片首次参加宝马展到如今全价值链“出海”,徐工从慕尼黑通向世界的路,已走过33年。当前,全球工程机械行业群雄逐鹿,在欧洲这个全球公认的工程机械中高端市场,徐工如何开辟和拓展新的战场?记者越洋连线采访慕尼黑前方,探寻深耕欧洲市场的“徐工密码”。
高举高打,
用“德国基因”为全球赋能
60多个国家、3200多家参展商,在宝马展的“大舞台”上,全球工程机械“大比武”。在徐工及其收购的施维英板块,近4000平方米展区展示七大门类62款定制化“欧范”产品,成为全场的焦点。
“所有产品样机在第二天被订购一空,后续订单一直没断,客户关注度和满意度很高,比我们预想的还要火爆。”谈客户的间隙,徐工欧洲大区总经理李振向记者亮出“成绩单”。
订单之外,一向“挑剔”的欧洲客户,对徐工充满信心。李振的印象很深,德国一位合作两三年的客户,主做风电业务,现在客户提出,打算和徐工联合研发。
信任,来自徐工多年的沉淀积累。33年前,当徐工首次参加慕尼黑宝马展后,他们再也没有缺席,而且以德国为中心,持续加大在欧洲布局。2011年和2012年,徐工分别收购德国FT公司和德国施维英公司,成为徐工国际化之路的标志性事件,也成为行业佳话。
“过去欧洲人对中国的工程机械不认可、不敢买,对质量和售后没有信心。我们从试用开始,以客户为中心,各团队协作,有问题马上处理,有意见马上优化,就这样一台台干起来。”在徐工有着多年工作经验的李扬,见证了“出海”的一路风雨。
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徐工终于在竞争激烈的欧洲抢得一席之地——不仅有稳定的销量,而且2000吨级全球最大吨位伸缩臂风电起重机、欧洲首批大吨位纯电动装载机、行业超高米数高空作业平台等一系列代表性产品成功进入这个行业内最发达的市场之一。展会开幕式当天,徐工举行“高端成套装备批量交付仪式”,一批高端起重机械、数智技术成套土方装备、水平定向钻设备、新能源挖掘机和成套道路装备批量交付客户,点燃订购热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不断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徐工始终牢记嘱托,持续推动对外开放,坚持放眼世界前沿。在“德国基因,全球赋能”的布局下,徐工从2013年以来陆续成立欧洲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营销服务公司等,先后获得德国北威州最佳投资奖、在德中资企业优秀投资奖。徐工欧洲研发中心总经理董步军介绍,他们已累计突破67项关键技术,拥有48项中国发明专利和25项国际专利。
“徐工与多家德国顶尖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在高端液压件、智能控制系统、新能源装备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研发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为中德制造业合作树立了典范。”中国驻慕尼黑总领馆经商处领事郭方说。
“新”字为要,
“徐工金”外又添“青山绿”
以金黄色为主色调的徐工设备,在业内被称为“徐工金”。如今,这层金色之外又新添一抹“青山绿”。不少国人惊叹于中国电动汽车异军突起,其实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新能源工程机械装备,同样实力不凡。记者了解到,此次展会的徐工产品中,有四成是新能源的“青山绿”,而且徐工举行2025新能源产品发布会,向世界展示中国装备制造业聚焦“双碳”的生动实践。
“面对全球气候挑战,工程机械的电动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将零排放、低噪声、高能效作为重要目标。”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杨东升自豪地表示,徐工参与制定了全部的电动工程机械“中国标准”,目前已构建“成套化产品+核心零部件+运营服务”的新能源产业链生态体系,广泛应用于全球城市建设、市政环卫、矿山港口、公路运输等主流场景。
徐工欧洲研发中心ERC的副总经理罗森博格有笔账:一台每天工作12小时的“烧油”工程机械,每年碳排放量相当于30—40辆家用轿车碳排放量,而且燃油成本占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近60%,噪声超标幅度可达200%。
“我们成功打造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驱动解决方案。这项突破性创新较传统系统提升近30%能效,为全球市场树立了性能新标杆。”罗森博格以混合动力轮式装载机为例:5年可节省近10万升柴油,减少260吨碳排放,为客户降低超9.6万欧元成本。
在欧洲严苛的“低碳”要求下,徐工在“绿色跑道”上步履矫健。此次展会现场,实现零排放运行的德国施维英首款全电动泵车、与徐工联合开发的Ultra Eco纯电动搅拌车发布,徐工全新一代全球车联网平台Xrea正式上线。
一位德国大客户是徐工全套设备,尤其是电动设备的“铁杆粉丝”,他旗下原有七八十台设备,如今正在陆续换成徐工品牌。他不仅自己采购使用,还在行业的“朋友圈”主动帮着宣传,一下子从“大客户”变身“推销员”。
如今的徐工,已是中国工程机械新能源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企业,实现全系列产品电动化,“青山绿”新能源产品渗透率达19%。去年,徐工新能源装载机销量突破3500台,新能源重卡销售超1.4万台。
“我们始终坚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创新,必须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会长苏子孟说,目前中国工程机械新能源产品渗透率不断提高,工业互联网、5G远程操控、无人驾驶技术实现有效应用,特别是以徐工为代表的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为全球客户不断提供出色的解决方案。
全面出击,
一揽子服务擦亮“中国品牌”
在德国工作、生活20年的李扬,在2013年入职徐工的欧洲部门,从研发人员到售后技术支持,如今他有了新身份——徐工欧洲培训中心主任。这个在此次展会上新揭牌的机构,让徐工在欧洲布局更加立体。“我们将以德国和土耳其为大本营,未来计划在英国、意大利、波兰建分中心,重点是对经销商的销售人员和服务人员,以及大客户进行产品售前售后培训,更有力地支持市场拓展。”李扬告诉记者,在徐工全球14个大区中,培训业务正在全面推开。
“在欧洲、为欧洲”,徐工秉持的开放理念,正是以客户为导向,共同创造价值。从产品到销售,从研发到培训,徐工在全球已不是简单“卖货”做外贸,而是形成“研产供销服融”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既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也将对外开放的“触角”延伸,擦亮了“中国品牌”的良好形象。
“欧洲客户不仅在意产品质量,还关心能不能融资,未来的质保如何等,更注重一揽子服务。”徐工国际发展总经理肖麒麟告诉记者,他们在此次展会揭牌成立欧洲首家自建融资平台——欧洲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为徐工在全球建成的第9家金融机构。
走出去、走上去、走进去,徐工“出海”的“三步走”,印证着中国企业在海外与外方的深融。如今,徐工在欧洲的雇员98%以上为当地员工。
“我们深感荣幸,见证了徐工从中国领军制造商成长为全球行业巨擘的辉煌历程。这一成就源于持之以恒的专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矢志不渝的品质追求。”英国KHL集团与徐工结为市场营销合作伙伴已逾二十二载,该集团董事长、CEO詹姆斯对彼此合作非常珍视,表示愿为徐工打造世界顶级工程机械品牌贡献力量。
德国有句谚语:“如果大家一起前进,成功自然就会到来。”一直把“助您成功”叫响全球的徐工,也有自己的“成功密码”——在产品、技术、服务过硬之外,更有“共赢思维”下的开放、包容、合作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