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定下了一个新目标——建设“人工智能+”标杆城市。
4月下旬即将举办无锡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6个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将“成捆”发布,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场景高价值应用、要素高效能供给,形成互为支撑和补充的产业政策体系。
“100年前的电力改变所有产业,今天,AI在做同样的事情。”浪潮迭起,怎能不叫人兴奋?
从一系列场景探索实践最终回归到体系化的产业建设之上,以发展的理性思维挖掘出“人工智能”富矿,无锡吹响“号角”誓要拿下这一“赛点”。
走过“百年工商”的沧桑来时路,如今,无锡工厂的制造场景是前所未有的。
每天有10000只成品从无锡戴卡轮毂3号产线产出。传输带上,一只只轮毂有序“穿行”,各道流程中嵌合的AI智能体为生产提速。去年底,产线用上了最新的“基于5G+AI的X光智能评片X光机工艺闭环管控”系统。“质检效率提升25%,用工人数减少75%,质量合格率提升4.5%。”无锡戴卡副总经理张明介绍,对于一个有智能化、数字化基础的传统制造企业来说,转向人工智能是水到渠成,新一批AI百检机和AI外观检测设备将于4月底进厂应用。2025年,企业列出了25项人工智能场景清单,向“AI模块”全场景进发。
“人工智能+”应该“+”在哪儿?这是一道从场景出发的反向推导题。政策出台之前,无锡已经有了一批高价值应用的场景和需求。
这些场景可以是有趣而便捷的。养老、医疗、教育、文旅等领域纷纷发力。随处可见的“无人小巴”带着乘客畅游无锡;南长街智能饮吧的机器人“咖啡师”正快速出杯;拈花湾景区内,火爆网络的“拈花一指点塔”AI视频场景通过边缘计算、无人机编队控制等技术落地现实;灵锡App、警务教育文旅等场景的20多个数字人为市民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政务服务。
也可以是高效和革新的代名词。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是无锡的工业发展路径。兴澄特钢构建基于深度学习的轧制力预测模型,建立轧线设备三维仿真模型,通过虚拟调试将新品开发周期缩短40%;红豆集团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构建AI赋能的服装新零售体验中心,试衣效率提升5倍;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生产现场数据,构建动态工况知识图谱,天奇推动人形机器人在虚拟环境中完成与汽车产线节拍、工艺要求的精准适配训练。
“未来掌握在会用AI的人手中。”“AI+先进制造”“AI+公共治理”“AI+民生服务”……应用场景揭示发展路径、场景创新牵引未来方向,据悉,无锡已有50个行业模型列入市级行业模型培育名单。这种全方位的深融也在为人工智能产业撑起书写新“篇章”的空间。
前不久,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国家重大科研成果示范应用对接会在京举行,无锡高新区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智慧农业机器人研究所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具身智能领域成果现场发布的单位。研究所推出全球首款农业机器人通用人工智能控制器uRCU,基于uRCU的农场物流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农业环境中自主行动和多机协同,实现果蔬农业生产效率20%以上的提升。
该企业去年9月签约落地无锡,短短半年时间就已经成为人工智能创新产品研发的优势企业。人工智能潮流席卷的当下,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迎来“又一春”。成为“驭风者”抓住价值端,这一愿望呼唤无锡产业加速蝶变。
从去年11月的2024“AI+制造”生态大会暨首届长三角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大会到第二届无锡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会,再到前不久2025未来产业生态大会暨文心中国行·无锡站活动举行,无锡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产业发展上,不光单一企业,更要产业生态;不光单一板块,更要全域联动。
锡港沪三地的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在无锡共同发起“机器人灵巧手创新联盟”;文心大模型(无锡)数据生态中心在无锡拥有了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国产芯片巨头申威的企业生态圈中集聚了400多家企业,其中有100多家为无锡本土企业;天奇自动化和优必选联合打造人形机器人汽车工厂创新示范应用,与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公司投资协议》,共同出资设立天奇银河机器人有限公司。
截至去年底,全市人工智能产业列统规上企业356家,2024年营业收入2075.5亿元、同比增长12.6%。尤其在具身智能这一人工智能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50余家人形机器人核心企业向锡集聚,2015年—2024年期间,无锡人形机器人技术专利申请总量572件,发明专利授权率达57%,在江苏省内与南京并列第一。
4月下旬,无锡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推进会将举办,同期还将举办人工智能创新成果展,4月末,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无锡站)活动举行。“一会一展一赛一行”的相继官宣,敲响了无锡加速“人工智能时刻”的密集鼓点。加上6个政策文件,不难看出,无锡想打的是一场“系统仗”。
梳理城市资源,做好对要素的统筹把控至关重要。
“某种程度上来说,人工智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延伸。”相关人士表示,诸如远东、一棉等一众应用人工智能的企业往往也是数字化转型上的先行者,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生产运营数据是其用好人工智能的关键资源。可喜的是,无锡加快建设具有市场化配置高、安全权益高、流通成本低“两高一低”特征的“1+8+X”数据要素市场,公共数据开放水平连续五年全省第一,4.95亿条数据供市场主体申请使用。
算力相当于信息时代的“大脑”运算水平,在这一产业发展进程中,“算力之争”也悄然打响。无锡“万卡集群”的建设提上日程。目前,无锡已建成智算中心17个、总算力规模达到4199PFlops。超前布局的算力基础也让无锡在模型迭代中得以即时响应。拥有无锡最大的智算中心的尚航科技,就在此次无锡“算力超市”上线DeepSeek大模型中提供关键算力支撑。
两年前,无锡市发布了《无锡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对产业核心发展方向进行了界定。而在即将推出的全新政策中,具身智能机器人、数据产业、人工智能产业人才等关键要素都被“单拎”出来纳入体系中。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5年技术与创新报告——以包容性人工智能促进发展》指出,2033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8万亿美元。
与人工智能同行的未来,已经“来到”无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