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迎接宾朋,青少年驰骋绿茵场,机器狗跳起啦啦操……近日,江阴首届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开幕。从江阴市文体广旅局获悉,今年的校园足球赛事规模创造了新的纪录——127支队伍共1572名运动员参赛,其中547名是英姿飒爽的女足小将,足球运动成为这个春天江阴校园最美的风景。
从元旦江阴队代表无锡出征苏州夺冠,到江阴小将刘诚宇亚洲杯单刀破门,再到全国女足超级联赛江苏主场赛事花落江阴,今年以来,江阴足球文化风光无限、战火再燃。江阴精神与体育精神一脉相承,被誉为“足球之乡”的江阴还有着和世界杯差不多长的足球历史,这座小城是如何把足球这一文化延续至今的呢?
一到下午,位于江阴城区中山南路的全民健身综合馆旁格外热闹。占地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足球场不时有吆喝声传来。“业余体校的学员们训练是在三点半到五点半,在这之前,这片球场多是被老年协会的老年足球爱好者给‘承包’了。”全民健身综合馆孔海明介绍,每天前来踢球的老年人有近30人,不少已是六旬高龄,除了刮风下雨,几乎天天在场。
足球场上的身影有老有少,自然也少不了青年。江阴体育馆内的笼式足球场晚上最是热闹。“一共有6片五人制的场地,晚上7点半到九点半人基本爆满。”江阴体育馆馆长薛振新说,笼式足球场虽然场地不大,但灯光等各式设备一应俱全,最受企业青睐,“一周踢一次足球是不少长包企业的标配,11人制的大场足球难度系数高,笼式足球更适合上班族。”
运河边、企业里、校园内……江阴的足球场地随处可见,这为市民尽享“足瘾”提供了平台。此次全国女足超级联赛江苏主场赛事花落江阴,看中的正是江阴体育中心这片承接了多次国际足球赛事的足球场。“这是全国女足系列赛事中最高级别的职业赛事,全年11场均会在江阴体育中心举行。”江阴市文体广旅局竞赛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中甲、中超等比赛也曾落地于此。
此次江苏无锡女足队中,有三名是来自江阴的“女将”。过去,江阴足球“女将”在足坛踢出了“江阴神话”。早年,16岁的翁新芝入选女足国家队,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国脚;2022年,吴澄舒抢点破门,助力中国女足夺得第二十届亚洲杯冠军。这些“女将”都来自江阴二中,从1999年建立女足队伍,该校是江阴最早推行“市队校办”训练模式的学校之一,如今已成为校园足球的一张名片。
男足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去年的四国邀请赛中,中国U19男足以一场振奋人心的2-0战胜韩国队成功夺得冠军,江阴小将刘诚宇更是以出色的表现独中两元,成为本场比赛的英雄。近日,2025年中国足协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会员协会男子U18组圆满收官,江苏足协U18捧得冠军奖杯,江阴运动员朱嘉熙以精彩的扑救让对手的任意进攻均无功而返,获得最佳守门员称号。
近年来,江阴一中、江阴二中在“省长杯”足球赛中多次夺冠,为省队、市队、俱乐部及高校输送了200多名优秀足球人才。“从翁新芝、吴澄舒到刘诚宇接连走上更高舞台可以看到,江阴体教融合模式结出了累累硕果。”江阴市业余体育学校校长姜屹峰说,就拿2020年南京体育学院招录的足球特长生来说,江阴足球人才占了四分之一,且数质并举,第一、第三均来自江阴。
都知道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但“招生难”现象却普遍存在。“很多人对体育生还存在老旧的看法,很多家长也不愿孩子从事体育行业。”姜屹峰说,在校的近百名足球生平均分布在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高中学段的一级运动员占比达80%以上,“体育精神讲究的是更高更快更强,吃苦不可避免,我们也在探索不同的集中培养模式,让学生不脱离家庭关爱也能敢于吃苦。”
从2015年成为全国校园足球试点城市至今,江阴已有72所足球特色学校,每年举办超过300场校园足球联赛。“在三大球运动的推广上科学合理布局,选择了江阴一中、江阴二中等特色强校作为三大球的龙头校,以高中来带动初中、小学共同推进三大球的课程建设和教育教学。”江阴市教育局副局长邹凤翔介绍,江阴还构建了周周有比赛、班班有队伍的赛事体系,齐力推进全市域中小学三大球运动。
“与河海大学签约共建优质生源基地、共建实训基地,打造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的一条龙升学体系,这为江阴足球人才畅通了成长通道。”江阴市文体广旅局党委委员张健介绍,河海大学足球队在大学生足球圈中有着不凡的实力和地位,未来从基地培养出来的运动员达到一定要求就能直升“双一流”大学,这对江阴振兴“足球文化”而言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