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说江阴
古树名木,被誉为“绿色的国宝”“有生命的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一株古树,就是一方故土、一段历史、一缕乡愁。江阴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全市列入古树名木名录百年以上的有128株,分属于17科22属22种。
本平台推出“树说江阴”系列策划,展现古树名木苍虬蓊郁之美,讲述古树名木背后的江阴故事。
“紫藤挂云木,花蔓宜阳春”
今天一同走进中山公园
在千年紫藤下
邂逅江阴最美的春天
古树传说
每年四月,中山公园里的6株紫藤便悄然开花,紫色的花串挂满藤架,少则数十朵簇拥在一起,多则上百朵层层叠叠,连缀成一道道紫色的瀑布。微风拂过,一朵朵小花仿佛万千紫蝶翩翩起舞,煞是好看!
千年紫藤不仅美得令人陶醉,其悠久的历史也是动人心弦,吸引着四方游客慕名而来。在江阴,它可是赫赫有名的寿星树,树龄仅次于近1500岁的顾山红豆树。放眼江南,中山公园的千年紫藤同样声名远扬,无论是树龄还是生长规模,都是周边地区少有。据了解,中山公园紫藤栽种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1318年,比苏州拙政园内明代文征明手植的紫藤,还要早上近500年,因此更显弥足珍贵。
关于紫藤的起源,流传着两种说法。一说是五代时,此地寺庙僧人亲手栽种;另一说法是北宋仁宗年间,万春园(今中山公园前身)主人瑞安君孙谏种下紫藤。如今,虽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紫藤枝干却愈发遒劲有力,彰显着蓬勃生机,就如同江阴人民的精神写照,承载着“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坚韧气魄,凝聚着这座城市奋勇向前、永不言败的人文品质。
古树印象
走近千年紫藤,你会惊喜地发现,中山公园的紫藤中还隐藏着非常稀有的白色紫藤花,花朵素白,温润如玉,一串一串垂下来,遥看似白雪初积,仙气缭绕,与紫色紫藤形成鲜明的对比,呈现出一种别致的清新。
据了解,这6棵紫藤环绕忠邦亭,呈圆周状生长,其粗大的枝干苍劲有力,势如盘龙虬曲,枝丫间写满了岁月的沧桑。
说起忠邦亭,其背后还有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亭内镶嵌着两个醒目的砖刻大字 ——“忠邦”。这两个字,原是嵌于江阴南城门上的“忠义之邦”四个字中的两个,为江阴学政姚文田亲笔所书。可惜在1937年,被抗日战争炮火炸毁,只剩下“忠邦”两字。
后来,为纪念江阴抗清81天的忠义壮举,人们便在中山公园紫藤树丛中建起了“忠邦亭”,“忠邦”两字也被移至这六角亭中。自此,忠邦亭与千年紫藤相互守望,一起成为了中山公园内的宝贵文物,承载着这座城市不屈的精神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紫藤,无疑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深深融入了无数文人墨客的诗意笔触里。宗璞在《紫藤萝瀑布》中曾这样描绘紫藤花开的盛景,“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漫步在紫藤花架下,硕大的花穗层层叠叠地垂挂枝头,紫中透蓝,宛如天边绚丽的云霞;花香如缕,清甜中带着一丝草木的清新,令人流连忘返。
紫藤吐艳之时,中山公园便成了市民的摄影天堂,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捕捉这转瞬即逝的美丽,定格下千年紫藤的绰约风姿,也因此留下了诸多珍贵老照片,让千年紫藤的魅力以另一种形式得以延续。
▲上世纪70年代,市民在紫藤下留影
▲1989年,小朋友在紫藤下留影
▲2000年,市民们在紫藤花下游玩
▲2014年,市民在欣赏紫藤花
▲2019年,市民在紫藤花下自拍
▲2019年,市民在紫藤花下游玩
▲2021年,市民在拍摄紫藤花
▲2024年,小朋友路过紫藤树下
▲2025年,市民在紫藤树下游玩
▲2025年,市民在拍摄紫藤花
古树新姿
作为一级保护古树,千年紫藤早已成为江阴一张亮丽的名片。而这背后离不开江阴一直以来对千年紫藤的贴心守护。2023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与人保财险江阴支公司签订商业性古树名木救护保险合同,为中山公园的6株紫藤提供了风险保障,延续这绿色“活化石”的枝繁叶茂。
此外,据公园管理处介绍,园方还会定期邀请专家 “把脉问诊”,精心保养维护。先是对紫藤周边绿植展开细致清理,让紫藤能够充分吸收土壤养分,确保植株透气良好,光合作用不受影响;又将周边石板路改造成木地板,把地板下方巧妙搭空,解决透气与排水难题,为紫藤根系营造舒适生长环境。
现在,每至花期,千年紫藤繁花满枝,吸引着无数市民游客前来打卡。千年紫藤见证了江阴岁月变迁,目睹城市一路砥砺前行,愿这抹梦幻紫色,岁岁年年如期绽放在江阴的明媚春光中,续写更多动人的传奇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