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咖啡还是代表着中国的,现在国外也是受欢迎的。”一句家常话,让云南咖啡火热出圈。侗乡蜡染、丽江鲜花、云南小粒咖啡……这些看似普通的“土特产”,不仅蕴含着浓浓乡情,更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核心动能,成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钥匙。
资源禀赋拉起乡村产业优势。小小“咖啡豆”,映照着广阔的消费市场,放眼全国,各地特色产业红红火火,地方发展后劲十足,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福建武夷山的“茶文化大文章”、陕西柞水的“小木耳大产业”、甘肃天水的“小苹果大情怀”,从“尔滨热度”引发的“农业大摸底”,到鹅肝、鱼子酱、蔓越莓等“中国新特产”圈粉全球……一份份来自乡野田间的“土特产”,正成长为农民致富增收的“大产业”。无一不折射出特色农产品背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强大的内需动力。实践证明,只有让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才能让“土特产”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高效物流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物流通,百业兴;要素活,乡村旺。加快构建起农产品和农资现代流通网络,以物流的稳定持续运行助力盘活乡村经济,才能让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去向”五湖四海。在云南,电商平台“花易宝”开创“先卖后采”模式,减少中间环节,助推“云花”出滇;在江西安远,阳佳村建立了全国首条农村商用智运快线,新鲜采摘的脐橙最快次日即可送达粤港澳大湾区;在三亚,依托高效的对外销售平台,热带水果从田间到迪拜餐桌,最短只需2天时间。时下,越来越多的优质农特产品离开“深闺”,走出“深巷”,带动乡村经济迸发出蓬勃生机。着眼未来,要持续优化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优化运输路径,延伸服务链条,进而拉动地区特色经济发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融合嵌入才能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当前,乡村产业竞争正从单一土特产竞争走向全产业链的竞争。面对市场需求不断变化和消费升级的趋势,各地正积极探索土特产转型之路,打造环节更完整、业态更丰富的产业链,不断提升土特产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让农民在产业链各环节享受更多红利。从“卖原料”到“卖品牌”,云南小粒咖啡成为“能够代表中国”的认可,正是得益于背后强大的全产业链。通过“咖六条”政策推动咖啡产业转型、积极推进“咖旅融合”打造消费新场景、加快建设咖啡交易市场体系,云南将“一粒咖啡”融入一、二、三产的方方面面,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的特色致富之路。加快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三产融合,努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方能做好特色优势产业文章,更好地释放发展动能。
小小“土特产”,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大事业,一头连着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云南咖啡香飘世界,当陕西木耳畅销全球,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产业的崛起,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期待各地各展其长,让田间地头的“土特产”变成乡村振兴的“金扁担”,创造更多造福群众的“幸福产业”。(文|苏旅庆 图|黄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