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在云端播种数据,“无人驾驶+AI”于垄间编织经纬,数字监测屏上跳动着大地的脉搏……连日来的春耕春管工作中,越来越多新农人正“青”力而为,让一行行代码在田间地头发芽,铺展出一望无垠的蓬勃绿意。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催生着乡村人才体系的生态重构。青年具有生气且充满希望,是推进乡村振兴征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一批批青年返回故土、来到乡村,他们执信仰为笔、将田野作纸,以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绘就田野春色,为乡村振兴注入无限活力与动力。
无人机、显示屏、智能系统……用好现代“新农具”,耕好广袤“希望田”。青年人才正用才思重塑乡土经济生态,让“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传统农耕方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云端稼穑”的现代化农业新图景。
青年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播种者”,更是乡村现代化转型的“破局者”。当贵州“茶寨贡米”随着吴芳的“贵普”推销飘香万家,当江苏淮安“小李书记”带领村里留守老人发展出一个年营收800万元的豆制品产业,当重庆市云阳县叶红梅的直播间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云阳柑橘乘上中欧班列亮相世界,这群既能“直播带货”又能“代言家乡”的青年正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引擎,不仅彰显了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的蓬勃生机与无尽可能,更启发着人们: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的振兴”。
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青年与秧苗一同拔节、向上生长。一方面,青年有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的优势,更擅长把生产管理经验、市场运营策略与当地农情特色相结合,于是以“互联网+”的基因重组农业DNA;另一方面,乡村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年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展示农村风貌,让文化根脉滋养了更多人的精神原乡,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软支撑。
青年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的范式,正成为解码中央一号文件的“青春注脚”。从“滞销愁”到“直播热”,从“城市务工”到“返乡发展”,中国的乡村正在见证:那些俯身大地的年轻人,既读懂了土壤的代码,也维护了乡村的文化根系。
春色正浓,“青”苗未央。苗木踮脚生长,青春的身影与土地对望,沃土用苍翠写下诗行,而这正是乡村发展最动人的模样。(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