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城市的记忆。江阴地名源远流长,蕴藏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人文内涵,《江阴地名故事》此前推出的镇街篇广受好评。
岁月流淌,时光悠扬。接下来,我们将陆续推出江阴的老街古巷,和大家一起走街串巷,重温江阴人的独家记忆!
青果路
青果路,位于江阴南门地区,南北走向,北起人民路(步行街东端),南至应天河,全长2.1公里。其中环城南路至长庆路正在建设中。
△明清时期江阴县城城隍图
在江阴,青果路不仅是一条普通的街道,更是江阴历史文化的重要承载者,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沧桑。据传,13世纪60年代,朱元璋派其老部下吴良镇守江阴,被封为江阴侯,而合浦侯陈清作为吴良的女婿,也因战功显赫封侯,其侯府便位于当时的这条巷子里。当时,接通东南乡的应天河已联通江阴城,南门地区成为交通枢纽和商业要地,南来北往的商船在此集聚。而明朝时水果属于官府专营商品,朱元璋照顾旧臣,将江阴的青果类经营交由陈家负责。于是,大江南北、四里八乡的水果都在这条街上的青果商行交易,一时之间,这里青果堆积如山,商贾云集,“青果巷”也因此而得名。
△清代江阴城区图
明朝时期的青果巷,可谓是十分繁华,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各类青果商行、茶馆、酒楼等应有尽有,每日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南来的商船满载着新鲜的水果靠岸,北往的客商则带着江阴的特产和文化走向各地,这里成为了江阴经济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当时,青果巷与大巷、大毗巷一起,被大家称为“青肚(大)皮(毗)”,是江阴当时典型的富人区。曾经显赫一时的沙家大族,就居住在青果巷的支巷沙家巷里(现青果路易发城地段)。
后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青果巷经过不断改造和整合,逐渐形成了青果路。它保留了白墙黑瓦、马头墙等明清风格,并在此基础上实施现代化改造,街道愈发宽敞,环境更加整洁,其功能也从明代的水果集散地,逐渐转变为江阴商业经济中心与历史文化中心的关键路段。此外,重修后的朝宗门屹立在青果路上,为其增添了一份沧桑和古意。
△朝宗门
如今,青果路两旁,各类餐馆、小吃店琳琅满目,汇聚了江阴本地的特色美食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味佳肴,成为了江阴的美食一条街。
部分文字内容摘自《江阴地名掌故》
作者:昌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