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2月5日上午,“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召开,以“新春第一会”的形式,动员全市上下永葆探路者的姿态,只争朝夕、齐心奋进,以矢志不动摇的战略定力接续新的荣光,用激情再出发的壮志豪情开启新的局面,高举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领航火炬,照亮“科创江阴”的美好未来。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许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琪主持会议。市领导计军、邵文松等参加会议。
许峰指出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滚石上山、接续奋斗,在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托举起一座万众瞩目的“5000亿之城”,在江阴的发展史上竖起一座值得铭刻的里程碑。这其中,“科创江阴”建设首轮三年行动步履铿锵,科创格局全面拉开,科创平台全面升级,科创主体全面上新,科创产业全面重构,科创生态全面优化,“科创”成为江阴蓬勃生长的动力源,深刻重塑了江阴这座城市的底蕴气质。站上发展的新起点,各级各部门必须久久为功、守正笃行,超常推进、大胆突破,以“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为统领,坚定再出发,科创赢未来。
许峰强调
推进“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是总牵引。
教育工作要全面挺进主战场。高等教育要更有推背感,用足用好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南大学江阴校区等教育资源,深化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全力支持高校院所聚焦产业前沿,调优学科专业,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的研究应用,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职业教育要更有显示度,从产业端、企业端双向发力,坚持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一批高技能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基础教育要更富创造力,在教学改革上多作探索,深化大中小学协同化发展、一体化育人,引导更多江阴青少年把崇尚科学、崇尚创新作为毕生追求。
科技工作要全面轰鸣主引擎。要深化“内强外引”的科创格局,精准建设高端载体,持续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充分发挥“一湾一谷一区一港”科创T台和科创“飞地”作用,加快技术转化、项目落地;要培育“顶天立地”的科创主体,全力支持龙头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加快梳理攻关任务清单,努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创新“高原”上挺立起更多“高峰”;要优化“四链融合”的科创生态,加快组建细分领域的耐心资本、大胆资本,撬动各类资本投早、投小、投硬、投未来,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加速融合,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燎原成势。
人才工作要全面集聚主力军。要多措并举“引”,统筹用好产业引才、柔性引才、市场引才、赛事引才等多种方式,用好大学这块金字招牌,有针对性地招引科技领军人才和青年人才;要人尽其才“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给人才足够的耐心和空间,让更多人才脱颖而出。要优化环境“留”,进一步优化人才政策、完善服务配套,让各类人才在江阴享有舒适便利的幸福感、才尽其用的成就感、备受礼遇的荣誉感、此心安处的归属感。
许峰指出
无论是“科创江阴”建设,还是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都是关乎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必须充分激发全市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优化组织体系、强化政策支持、锤炼过硬队伍,以最好资源支持教育、以最大耐心支持科创、以最暖关爱支持人才,充分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教师“引路人”、企业家“压舱石”作用,以“一盘棋、大统筹、整体仗”,再掀“科创江阴”建设新热潮。
王琪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提高站位抓落实,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深化“科创江阴”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力实施教育强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战略,畅通教育培养人才、人才支撑科技、科技引领教育的良性循环。要细化任务抓落实,全面总结“科创江阴”三年建设的经验做法,紧密结合我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特色优势,深化四项改革和构建六大体系四十项重点任务,落实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督导。要凝聚合力抓落实,发挥科创委高位统筹、协调推动作用,健全完善“政产学研用”沟通合作平台,整合强化各类政策资源支持,有效汇聚“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强大合力。
会上,与会人员观看了专题片《科创正澎湃》。现场为全市科技、教育、人才条线近年来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的先进代表颁奖。会议解读了文件《“科创江阴”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关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2025-2027年)》,并举行了教育、人才、科技特派员聘任仪式。
市委人才办、市科技局、高新区、南京理工大学江阴校区、江阴(北京)创新中心、长三角太阳能光伏技术创新中心、盛合晶微等部门、板块、高校和企业相关负责人作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