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冬日,常州“两湖”创新区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却有着春天般的生机活力,洮滆水乡草型生境已现雏形:长荡湖中,有“水下森林”之称的沉水植被已稳定恢复1.7万亩,占全湖面积的近15%;“两湖”之间的河网区域,生物多样性恢复已达良好水平;长荡湖湿地修复区成为常州地区重要的鸟类天堂,青头潜鸭、东方白鹳、小天鹅等珍稀鸟类已是此地常客。
越来越多的珍稀鸟类在常州栖息繁衍。 胡正洪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2024年,常州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生态中轴建设,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常州。
以绿为笔,书写“生态绿城”崭新篇章
2024年,武进区夏溪第三砖瓦厂遗址经历了一场“大变身”,成为占地约30亩的南庄时光公园。除了高高矗立的大烟囱还在无声诉说着历史,这里的每个角落都旧貌换新颜,绿草如茵的少儿足球场、蜿蜒清澈的河道池塘、别具匠心的家庭园艺微景观,让村民们拥有了家门口的“生态客厅”。
和南庄时光公园一样,全线长2.4公里的场北河生态廊道也被列入武进区2024年度生态绿城项目。田陌湿地、花林水岸、灵趣湖荡……这座集生态性、科普性、亲水性、休闲性于一体的生态公园已于去年12月向公众开放。
既有挥毫泼绿的“大写意”,又有推窗见绿的“工笔画”,2024年,常州生态绿城建设继续以“厚植生态底色”“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为准则,生态源保护、生态绿道、城乡公园绿地、主题建设工程等9项生态绿城项目全部完成,实现增核扩绿3207亩。
自2014年常州实施生态绿城建设以来,已累计实现增核10.81万亩,扩绿13.45万亩,连网1329公里,营造了“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幸福宜居绿色生活。通过生态绿城建设,常州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一江一河四湖五山”生态格局逐步建立,美丽常州生态底色更加亮丽。
以生态绿城建设为代表,2024年,常州生态文明建设亮点不断,滆湖“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示范工程纳入省级山水示范工程,获得省级奖补资金1亿元。常州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二轮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溧阳、新北2个生物多样性观测场站的建设。
全“绿”以赴,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
以山川水泽为师,向自然万物请教。2024年9月,诞生于山水之间的天目湖自然学校正式开园。作为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授牌学校,该校依托天目湖水源地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以山、水、湖、林、田为教室,以草、木、虫、鱼、鸟为教材,设计“公民科研”“自然美育”“零碳生活”等6大类别自然教育课程,为5—12岁的中小学生提供自然教育服务。同时,常州还累计建成国际生态学校14所,位列全省前列。这些学校不断播撒盎然绿意,为城市培育更多生态文明的未来传承者、“两山”理念的小小践行者。
在常州,“两山”理念的探索步伐坚定铿锵且成效显著。在2023年江苏省生态环境系统“十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中,常州有两个案例成功入选,分别是“溧阳市生态赋能产业转型,以高品质生态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金坛区探索生态价值转换路径,从‘守绿待金’走向‘添绿增金’”,均是探索“两山”理念转化路径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示范。
2024年初,常州编制印发了《常州市洮滆·“两湖”创新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计划用5年时间,将常州境内1819.44平方公里的区域打造成“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实践创新基地聚焦“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向转化,进一步探索“守好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重现绿水青山、留住金山银山”“绘就绿水青山、创造金山银山”转换通道,实现“生态颜值”与发展价值互融共促。目前,洮滆·“两湖”创新区“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已通过省级评审。
蹚“绿”前行,创造生态保护常州经验
2024年底,新北区小黄山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修复基地正式启用。以此为平台,新北区通过树木种植、建设充电桩、公益劳动、生态环境宣传等修复方式,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提供多样化的替代修复场景选择。
和新北区一样,全市各板块也积极打造各具特色的修复基地,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打造更多形式和载体。替代性修复的多样化、新颖化、规范化,让常州的此项工作亮点不断、成效喜人。
2024年,更多具有常州色彩的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一批全国生态补偿典型案例中,常州“流域共治,天目湖共创生态红利”案例成功入选,为各地推动生态保护补偿提供借鉴;在省生态环境厅联合省检察院共同发布的江苏省第四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中,常州“办理涉案34人的非法处置化工废桶案,对后续处置修复工作一抓到底”案例入选。全市多起案例在全省乃至全国取得较大反响,连续4年共有8个案例入选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和提名表扬案例,1个案例入选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1个案例入选全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提名表扬案例。
生态保护没有现成的路,就大胆蹚出一条新路。2024年,常州不断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助力全市走好绿色发展之路。2024年,市生态环境局牵头联合市公安局、市检察院、市中院、市司法局签署了《深化生态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合作框架协议》,将多部门协作联动机制作为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重要抓手,促使赔偿义务人主动从环境违法者变身绿色修复者。常州首个生态环境领域地方标准——《生态修复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实践地建设指南》正式发布,着力将常州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发展优势,全面助力长三角生态中轴和文旅中轴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