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声音,我们愿意听见;
你的关切,我们一同看见。
近来,随着短视频平台、直播的快速发展,有的主播采用剧本刻意营造戏剧化的情节和效果,吸引流量。有媒体报道,不少探讨情感、亲子、法律等话题的直播间衍生出了“麦手”这样的职业群体,他们假装观众在直播间与主播连麦,用事先排练好的剧本和主播进行交流,为主播引流。相关产业链也正在形成,不仅有招揽培训“麦手”的团队,还有专门写剧本的人、对接服务主播的人。
“麦手”这一职业何以横空出世?归根结蒂还是为了博眼球、赚流量。就拿法律咨询类直播来说,越是猎奇的案子咨询越能吸引一些观众看下去,比如亲属犯罪咨询取保候审,家族遗产分割的法律纠纷、情感纠纷等,都是一些观众喜欢“吃瓜”的素材。通过与“麦手”打配合,主播不仅能让直播间获取更大流量,时间长了还能积累观众,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商业影响力和价值。在流量加持的诱惑下,不少主播选择购买“麦手”服务,试图摆脱观众寥寥无几的困境。
其实在近几年,就有不少短视频博主为了追求利益,专门设计剧情,运用剧情演绎的方式吸引流量。如今,在强调“现在进行时”的直播连麦领域竟然也出现了剧本演绎,我们不禁要问,呈现在受众眼前的究竟还剩下多少“真实”?
当虚假的剧本被精心包装成真实的互动,观众所产生的“情感共鸣”似乎也变得不再那么纯粹和真挚。长远来看,如果任由这些所谓的“麦手”在直播间大肆演绎这种“有声剧”,不仅会严重影响受众的观看体验,使他们感到被欺骗或误导,还将逐渐模糊真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可以说,“麦手”群体的出现,对整个线上内容生态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都提出了挑战,人们越来越难以分辨哪些是真实发生的事件,哪些又是精心编排的故事。
因此,健全网络直播监管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直播间的剧本行为比较隐蔽,且剧本越来越贴近生活,大众对此的辨别能力较弱,平台应率先扛起监管的责任,完善相关的审核机制与举报机制,帮助观众分辨直播间的“麦手”和剧本演绎。比如,可以强制主播在使用剧本演绎时以醒目的方式对观众进行提醒。同时,加强对网络主播的行为管理和规范引导,若主播能在直播前主动指出内容是否使用剧本,将从根源上减少虚构内容对大众的误导。同时,对于直播间的观众而言,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不要盲目相信直播间的所有内容,遇到“麦手”和剧本演绎时可以积极向平台反馈。
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其中提到,“自媒体”发布含有虚构情节、剧情演绎的内容时,网站平台应当要求其以显著方式标记虚构或演绎标签。鼓励网站平台对存在争议的信息标记争议标签,并对相关信息限流。随着网络主播职业化进程的推进,相信相关部门也会陆续加强对直播平台内容生产各个子领域的治理,进一步规范网络直播。
网络世界纷繁复杂,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却从来不应被模糊。我们期待平台、创作者及监管机构能携手,共同努力,让更多真正需要帮助的声音和人群展现在大众面前,而不是被淹没在“麦手”们制造的虚幻流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