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是平淡生活中的小确幸,也是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烟火气。江阴地处“江尾海头”,美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勤劳聪慧的江阴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中,孕育出了苏帮菜系中重要支脉——江阴菜。
江阴菜既反映了江阴人生活中的饮食品质、审美观念、情感活动,也体现了江阴地方的自然环境、生产水平、社会文明。本平台联合江阴市烹饪协会推出《寻味江阴》系列推文,通过文字与镜头,探寻江阴美食文化的魅力与精彩。
进入大雪节气
天气愈发寒冷
这个时候就需要
一些热乎乎的美食
来慰藉我们的胃和灵魂
温暖整个冬天
今天
就一起来打卡
江阴的冬日暖心菜
↓↓↓
暖锅
在江阴,入冬的仪式感一般从一顿热气腾腾的暖锅开始,暖心又暖胃。江阴人的暖锅,是一种自己在家吃的专有火锅,旧时是小炭炉,现在是电磁炉或电火锅。跟潮汕锅、北京锅、川渝锅不一样,暖锅吃的基本都是家常菜,每家每户的口味菜品组合还各不相同。锅内加入用鸡肉或猪肉熬制的高汤,放入肉圆、蛋饺、鹌鹑蛋、鱼丸等半成品菜肴,烧开后即可食用。吃到一半时,还能边吃边烫食菠菜、冬笋、青菜等时鲜蔬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暖锅的菜品越来越丰富多样和精致精巧。江阴人的暖锅,不仅承载着江阴深厚的美食文化,更是冬日里的一道温暖风景。在寒冷的冬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的暖锅,一边谈天说地、欢声笑语,这温暖的感觉,不仅来自于暖锅的热度,更来自于家人之间的亲情和团聚的喜悦。
全家福砂锅
全家福砂锅,在江阴也叫“总笃”或“南京总笃”,旧时曾叫“一品砂锅”,是江阴人逢年过节或宴请亲朋时首选的一道美味。据说当年江阴知县招待江苏学政衙署来江阴上任或者离任的江苏学政大人时,全家福砂锅是必点之菜,因学政中有不少一品大人,这道菜在当时也被称为“一品砂锅”。后来到民国时,这道菜则被改名为“总笃(督)”,一直延续至今。
食材丰富、味道鲜美、摆盘精致,这是江阴人对全家福砂锅最朴实的记忆。全家福砂锅的做法十分简单,食材选择非常灵活,可根据个人喜好添加。一般大白菜打底,上面码放上各式荤素搭配的食材,如脚圈、咸肉、肉圆、虾、肉皮、蛋饺、鹌鹑蛋、咸鸡、笋片……随后加入高汤或清水,煮开后转小火焖煮一段时间,最后撒上葱丝等调料即可享用。看着热热闹闹、吃着热气腾腾,再加上团团圆圆的菜名,这道“全家福”深受江阴人的喜爱。
鸡煲
除了暖锅、砂锅,鸡煲以其独特的烹饪方式和丰富的口感,在江阴的冬日里自成一派。在寒冷的冬季,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是一份来自味蕾与心灵的双重慰藉,让人回味无穷。这也是鸡煲深受江阴人喜爱的原因之一。
鸡煲一般选用散养的土鸡,经过文火精心炖煮而成,讲究点的人家还会加入红枣、枸杞、虫草花等药材,增添色彩、丰富口感的同时,还能起到滋补养生的功效。看着煲中咕嘟咕嘟翻滚的鸡汤,色泽金黄、香气扑鼻,让人忍不住想要一尝究竟。喝一口下去,浓郁鲜美的“暖流”瞬间涌遍全身,让人感到无比的舒适与满足。
蚌肉豆腐煲
作为水系发达的江南水乡,江阴的冬日里怎能少了河蚌这一道美味。河蚌,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还承载着江阴饮食文化的美好记忆。河蚌,在江阴也叫“阿蜊爿爿”,旧时到了冬天,江阴人就会带上蛇皮袋,拿着长柄的钉耙到河里耙河蚌,为餐桌增添美味。和耙河蚌一样,劈河蚌也是一门技术活。左手拿着河蚌,蚌口朝上,右手用专门的小刀刺入河蚌出水口,分别割断两侧的吸壳肌,然后刮出蚌肉,去除蚌鳃和泥肠,加盐反复搓揉、清洗后,就可以下锅了。
除了经典的蚌肉青菜,蚌肉豆腐也是一绝。当蚌肉与豆腐相遇,简直是珠联璧合,两者在锅中相互交融、彼此渗透,洁白如玉的豆腐在吸收了蚌肉的鲜美之后,变得更加饱满多汁。而蚌肉的香味,在烹饪的过程中也被充分激发出来,让人难以抗拒。细细品尝一口,蚌肉鲜美弹嫩,豆腐细腻柔滑,两者相互交织,共同谱写了一曲美味的交响乐。
肚肺汤
有的菜吃的是味道,有的菜吃的则是灵魂,肚肺汤就是其中之一。肚肺汤作为一道另辟蹊径的传统菜,有着其忠实的粉丝。肚肺汤以肚、肺等为主食材,有时也会加入猪心、猪血,原材料看起来粗犷不起眼,但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厨师的耐心和用心,容不得半点马虎。
说到做肚肺汤的关键,第一是清洗,其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肺。猪肺清洗时需要极大的耐心,尽量把肺的内部用流动的清水冲干净,直至肺的血色褪尽,嫩白细腻。第二是火候,一般需小火炖煨一个半小时以上,吃起来才软烂易嚼,要是吃不动,那就前功尽弃了。三是去味,起锅时可撒上些许胡椒粉,去除异味的同时还能提升汤的香味。端上桌的肚肺汤,尝一口,简直是化平庸为神奇,猪肚Q弹、猪肺软滑,口感层次丰富,汤汁浓郁肥腴,可以说独特的美味往往出于各道环节的精心。
最后问问大家
你家的暖锅
都会放哪些美味的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