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度老龄化的背景下,盐城市推出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正让优质服务浸润老人日常生活。
清晨6点,盐城悦达仁逸康养中心328房内,82岁的李奶奶内置于衣物中的AI电子鼻敏锐捕捉到空气中分子浓度的细微变化,提前30分钟发出预警。
这套AI多模态照护系统的日常应用,将护理准确率提升至98%。这一“可感可及”的科技场景,正是盐城市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打造“盐年益寿”养老服务品牌,体系化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近日,在盐南高新区金棠名邸小区互助养老睦邻点里,护理员刘永秀将定制餐盒装入保温箱,叩开行动不便的张秀英夫妇家门:“少油少盐,趁热吃啊。”这份来自社区食堂的饭菜,解决了老人每日最大的生活难题。
这里不仅是提供老年平价套餐的长者食堂,更在非用餐时段变身为“银发学堂”:智能手机课堂上,老人们专注学习视频通话技巧;健康讲座和戏曲欣赏活动则填满他们的精神生活。类似“幸福养老‘五个一’”的丰富活动,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充满活力。“让养老变享老,物质与精神缺一不可。”负责人何俊贤道出核心理念。该睦邻点辐射周边3公里,而盐城市已建成的283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正与37个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332家长者幸福食堂、138个幸福助餐小院共同织密服务网络,基本形成涵盖生活照料、探访关爱、老幼融合的“15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市民政局“小饭碗推动大民生”助餐模式,被《中国民政》作为全国典型案例推广,成为“做实社区安老”的生动实践。
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李奶奶经专业评估后,获得居家护理服务资格,此举有效解决了居家高龄、失能老年人的专业照护难题,为失能家庭撑起保护伞。同时,盐城市大力推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制定“十助50项”清单,年服务近400万人次;2024年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大力推进居家适老化改造,今年还将持续“做优原居享老”,让居家养老更安全、更舒适。
养老服务的升级正催生银发经济新生态。今年5月,“‘盐’年潮购·乐享银龄”消费季活动在盐南启动,推出适老产品租售、旅居康养等十大消费场景,发放的消费券覆盖康养、适老化改造等领域,让老年人享受真实惠。通过“百城联动、旅居康养”线上线下签约,盐城市已与100余个省内外城市携手,发布“盐途如画”旅居康养品牌,持续扩大影响力。
产业协同持续深化。盐城市着力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协同机制。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制定服务清单、提供普惠床位,出台养老护理员特岗补助、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补助等政策,全面规范服务标准,为中低收入老年人托底。另一方面,积极引导社会参与,成立盐城市银发经济产业联盟,搭建供需对接双向桥梁。同时,“老伙伴计划”注册3万余名志愿者,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帮助高龄失能老人,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
从“保障”到“品质”的跨越,“盐年益寿”不仅是品牌口号,更是可触摸的晚年生活实景。盐城正以“兜底线、保基本、增普惠”为重点,用心用情做优原居享老、做实社区安老、做强机构托老,并汇聚政府、市场、社会多元力量,形成强大合力,以创新实践回应着老龄化社会的时代命题。